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行摄无限 > 正文

柏林禅寺行记

0 2005-03-28 17:33: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年三十晚上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在零点时撞钟。而在这之前,我们一行人还有幸跟着明影法师去佛学院坐了坐。在佛学院大厅内放着一樽木雕观音像,非常逼真,也是明影法师最为欣赏的一樽雕象。在一间休息室里,明影法师给我们泡铁观音,他不用紫砂壶,也不用小紫砂杯,而是用一次性纸杯,将洗过的茶叶直接放入每个人的纸杯中,然后再不断地加水。明影法师以为这么做主要是省事,以免人太多了,忙不过来。一行人中,除我以外,对于品茗都没什么讲究,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但那样泡出来的铁观音,在我看来却是无法体现茶的本味。与明影法师交流,主要内容还是有关佛法,佛学和佛教。随行的一位居士认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不断地证明佛经所说内容正确性的过程,例如,佛经记载生命起源于海水的泡沫,再比如,佛教认为一杯水实际上包含了无数的生命。而另一位随行的非居士朋友却不以为然,于是两人激烈地争论了起来,实际上我也是对此心存疑惑。
不久,时间已经过了零点,新年的第一天到来了,我们决定去撞钟。寺里的钟楼与鼓楼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二楼放的是铜钟,三楼放的是一面大鼓。撞钟这样的活动我以前很少经历,记得在天坛曾经撞过一次,而新年来临之时撞钟则是第一次。来钟鼓楼撞钟的人还不少,主要是居士和附近的居民。每个人允许撞钟三次。钟很大,估计有一人多高,然而钟声却因人而异,这可能与每个人撞钟的手法有关。该我了,我先对铜钟行礼,然后以七分左右的力量撞钟,每次撞钟都是将撞钟用的杵先缓后急地撞向钟身上的撞击点(有一明显的标记),听到铜钟发出浑厚悠扬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喜悦,这应该是我感觉最良好的一次撞钟活动了。
三楼的大鼓却不允许敲击,只许观看。不过那面鼓也是够大的。从三楼的窗户向外看,可以看到附近的居民在放烟花,一片热闹的景象,煞是好看。回到住处,已经是凌晨一点了,然而我却意犹未尽,拿着相机继续在寺里逛。没有三角架,很难在黑夜里拍出好看的夜景,不过有总好过无,我决定还是拍一些,幸好我带的一款相机快门较为轻柔,使得我可以在较慢的快门下能够放心地拍。天气很冷,风又很大,露在外面的手很快就冻僵了。
按照寺庙的作息安排,僧人们通常早晨四点半就起床,五点做早课。因此我睡了没多久,就在睡梦中被叫醒。真无法想象僧人们如何能够每天坚持早起,不过一位居士朋友告诉我说,僧人们通常都在晚上九点半左右睡觉,早晨四点半起床,倒也可以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早课的形式大致与昨晚的晚课差不多,不过由于是初一,有几位居士参与拈香活动,因此内容上有所增加。所谓拈香,大致是出于居士的请求,由寺庙的僧侣和居士共同进行的一种祈祷活动。那天早晨实际到场的拈香居士共有三人,都是与我随行的朋友,另有数位北京的居士只是将拈香所需费用寄了过来,而人并未亲自到场,但在主持僧人的唱词中都一一提及了他们的姓名和住址。由于有拈香活动,早课比晚课持续了更长的时间,早晨的气温很低,每个人大概都体会到了彻骨的寒冷。
吃过早饭,我们都决定好好睡觉,以调整身体状态。原本我还打算拍照的,不过寺内已经是人山人海,附近的居民已经纷纷来烧香祈祷了。加上是阴天,没有阳光,也就放弃了拍摄的念头,安心地休息去了。
一觉醒来,已近中午,窗外已经可以看到阳光了,准备吃过午饭就去拍照。然而寺内人依然很多。于是决定午休后再拍。只是我们都比较困倦,午休一直睡到下午三点多,窗外的阳光却不再,似乎天又转阴,可惜。同行的一位居士朋友带我们去寺里的书店看看,我挑了两本关于佛学的简单读本,希望借此能对佛学有更系统的了解。挑完书,我和另一位朋友决定去看赵州桥,而另外几位居士朋友决定去做下午课,于是兵分两路。
赵州桥曾经收录于小学课本之中,作为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经典。因此,既然来到赵县,自然是要去看看它了。从柏林禅寺到赵州桥有一段距离,坐摩的大约十几分钟的路程。门票却颇贵,25块/人。以现代的眼光去看赵州桥,倒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有如此巧妙的设计,确实令人称奇。桥保存得较为完好,但据说近年曾经修缮过。为了保存该桥,已经在附近另建一桥,用作车辆与人的通行之道,而在两桥之间又建一座小栈桥,我猜测是专门供游人整体观看赵州桥用的。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