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狼西行(二):敦煌-玉门关-吐鲁番
2002.7.9 晴转多云,晚上有零星小雨
早上7点起床,经过昨晚的淋浴,一夜的修整后神清气爽,总工会招待所对门的油条豆浆真是不错,可是咸菜竟然也要钱,ft。司机师傅老早就等在门外,本地人还是很朴实的。
莫高窟不过so so,看了以后没什么感觉,只有飞天和反弹琵琶的造型很悦目,如此说来我的欣赏水平还是可以的,起码与专家们有了共鸣。这次观看的莫高窟石窟石刻佛像、壁画与同时期建造的云冈石窟简直没法比,毕竟一个是民间自发的一个是皇家手笔。当然原因还有莫高窟部分有价值的洞窟并没有对外开放。那个王老道发现的藏经阁还有点意思,可惜正在装修,只能进藏经阁陈列馆看看。王老道这个杂毛竟然让法国、美国人轮番劫掠藏经,以至于我认为最pp、最神秘、最富有色彩与动人魅力的经卷全在国外,陈列馆内只有像片。扼腕之余不由得又有些庆幸,相对中国那段时期的黑暗与文革时期的残暴还有相对愚昧的当地民众,这些宝贵的文物在洋人手中可能会受到更好的保护。
[#img_692169_no_0_Black#]
下午本来想坐12:00的班车直接去柳园,后来兴之所致包车去了玉门关,司机拼命保证4个小时能回到敦煌长途车站,虽然最后毕竟准时了,但我还是建议你腾出5个小时来准备这个行程。
玉门关对我们来说,怀旧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观赏的价值。所谓玉门关,现在只剩下一个四四方方的黄土城垛,周围用铁栏杆围上,正面立一个石碑,上书三个大字“玉门关”,生怕世人不知道这里就是春风不可逾越的边境。
[#img_692171_no_0_Black#]
玉门关再向内行进几公里,就是汉代遗留的一大段长城,城墙外皮斑驳,露出内部的结构,原来是一层席子一层土,层层叠叠筑就这千年不倒的筋骨。这里的日照极为强烈,光圈用F8.0后1/1000的快门仍然过曝光。我穿着凉鞋只是在车外站了5分钟不到,接下来的2个小时就持续觉得脚背火辣辣的痛,暗自庆幸出门前明智地抹了防晒霜。在这片堪称耀眼的土地上,我们支好三角架,匆匆拍了几张就逃也似地跑回车上了。
[#img_692173_no_0_Black#]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回程那一段行驶简直可以算作恐怖,差点就成为沉痛的回忆了。朋友,你见过连续两小时保持接近100km时速的面包车么?不只如此,水箱温度也一直徘徊在警戒线附近。我甚至因为害怕被烫伤而不敢接触任何金属的车身。就这样一路飞驰,差2min才到达长途车站。值得一提的是,巡洋舰与高级轿车的优势在高速行驶中显露无遗,当我们的面的声嘶力竭地以90km每小时以上的速度行驶时,总能看到一些贵族车一掠而过。它们迈着优雅的步法,端庄地、轻轻地走过,让我以为我们的车只是在原地颤抖……
16:10,前往柳园火车站(即敦煌火车站)的班车终于启程了,路边照样是无边的戈壁,只有远方的祁连山脉渐渐被我们抛在脑后。不久,天阴了下来,层叠的云朵堆满了天空,天地间突然暗了下来,连茫茫戈壁也变得蓝调。我们的车孤独地走着,前后没有一个车影,忧郁的云朵轻柔地挡住狰狞已久的烈日。一天、一地、一车、一路,这就是甘肃的大道。
18:30我们到达柳园,这里也算是个工业城市了,如同现在的敦煌市区一样半现代化,让我没有一丝留恋。
20:58,我们终于登上了开往吐鲁番的1067号列车,明天脚下就会踏上新疆的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