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摄影技巧 > 正文

如何在街头摄影中优雅地使用闪光灯 并且不被人打

0 2016-06-06 06:58:01   蜂鸟网   作者:HIFITAM   责编: [读者稿]
本页查看全文

离机闪与机顶闪
 
    我现在在街上拍照大多数时候都会用采用离机闪的闪光方式,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距离去打亮拍摄主体,也就是对光线有更多的控制。而且有时候近距离的正面闪光可能会让拍摄对象感到不适,所以近距离(小于 1 米)的时候我常常会将闪光灯放在比较侧面(甚至偏上偏下)的角度去打亮拍摄主体,效果会很赞喔(人们的眼睛经常会往闪光灯的方向去看)。但是在刚开始使用离机闪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把握不好闪光灯的放置角度,所以有时候光线会打不到(或者打不准)到拍摄对象身上,因此离机闪还是需要通过多加练习来巩固的。
 
    现在我已经很少使用机顶闪了,因为把闪光灯放在相机上终究还是有些重(我平时都是单手抓着 GR 扫街的),所以感觉会比较累,而且操作也不如离机闪迅速、方便。但在某些时候我还是会把闪光灯放在相机上拍照的,比如说下雨天的时候(要一只手撑伞一只手抓相机)。用机顶闪的好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不用担心闪光角度打的不准,另一个是可以解放一只手──如果你只是将闪光灯放到相机附近的地方开闪(而不是去尝试多种角度、距离),那为什么不干脆把闪光灯放在相机上呢?
 
控制环境曝光
 
    上面我提到闪光摄影中有两种不同的曝光,一种是闪光曝光(不受环境光影响,单靠闪光照射产生的曝光),另一种则是环境曝光(也就是自然光),那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呢?好吧,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分别控制这两种不同的曝光,从而实现与众不同的效果。
 
    在大白天(没错就是大白天)使用闪光灯拍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把天空、背景压暗(使用较快的快门),凸显人物主体本身,加强对比,减少画面背景的干扰(可以看看 Jonathan Auch 的作品);也可以让天空、背景正常曝光,然后主体也会有不同的感觉(看看 Martin Parr 的作品你就懂了啦);还可以拍出像 Bruce Gilden 一样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充满动感、能量的照片。如果在晚上的话,使用闪光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仍然使用小光圈,同时可以用较慢的快门(几分之一秒甚至几秒)的时间来凝固主体、模糊背景(会出现类似光绘摄影的效果)。
 
平方反比定律(注意判断距离)
 
    尽管我很喜欢使用闪光灯拍照(我近几个月 90%以上的照片都是用闪光灯拍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使用闪光灯街拍也有其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性的莫过于闪光灯只能打亮近处(一般是几米以内)的人或物体,当然,像我这样喜欢近距离街拍的人自然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尽管如此,闪光灯最大的局限性中的局限性在于光线传播的平方反比定律──即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很难能够同时打亮多个主体(尤其是当他们距离闪光灯的位置差很远的时候),所以用闪光灯拍照很多时候只能局限在拍摄单个主体,除非你用广角散射板(发散光线),不过这样的话闪光指数就会进一步降低了;或者可以尝试用天花板、墙壁或者地面来反射光线(Charlie Kirk 提到过)。Bruce Gilden 用闪光灯拍摄的照片大多是单一主体的,而不用闪光灯的时候他也常常会拍多主体多层次的照片。
 
    在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时候必须要对距离(闪光灯到拍摄主体的距离)多加注意,尤其是在闪光灯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举个例子吧,假如我通过调节闪光输出功率、光圈、ISO 确定闪光距离是 1.2 米,这就意味着我的拍照主体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超过了 1.2 米就会欠曝,如果超过了 1.5 米几乎就是严重欠曝了(RAW 格式都救不了的那种)──而在 0.6 米到 1 米这个范围的曝光是比较正常的,太近的话(比如说 0.3 米)就会比较过曝。所以在使用闪光灯拍照的时候拍摄对象一定要在闪光能达到的距离之内,宁可让主体过曝也不要欠曝,因为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快速地下降。
 
    在使用离机闪的时候也要谨记闪光距离是指闪光灯到拍摄主体的距离,而不是相机镜头到拍摄主体的距离喔。
 
前帘同步(第一闪)与后帘同步(第二闪)
 
    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是两种不同的闪光同步方式,一般在较为慢速的快门中能够有比较明显的体现。简单来讲,前帘同步就是先闪光、再曝光,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是先凝固主体,再得到拖影;而后帘同步则是先曝光,后闪光,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是先得到拖影,再凝固主体。
 
    一般在较高速(几百分之一秒)的快门下这两者同步方式的拍摄结果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但在几十分之一秒的快门就会有一点区别,而到了晚上如果用几分之一乃至几秒的快门的话就拍摄出来的照片就会有明显区别。我的主要经验是:如果你想尽可能拍到人物主体反应过来之前相对「自然」的情绪的话,使用前帘同步(我使用的就是前帘同步);如果你想尽可能拍到人物主体反应过来以后相对「惊恐」的情绪的话,使用后帘同步。当然,如果是在大白天的话无论是使用前帘同步还是后帘同步可能都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到了晚上的话(几分之一快门甚至更慢)区别还是挺明显的,不过主要还是取决于拍摄主体本身的反应。
 
闪光灯的电量以及回电问题
 
    在街头摄影中运用闪光灯就意味着我们出去扫街的时候要多带两样东西啦:一个是闪光灯本身,一个是闪光灯的电池(最好有备用的)。目前我用的 Fujifilm ef-x20 用的是两节 AAA 电池(我一共有六节 AAA 电池),两节电池按照 1/4 Power 的输出大概可以闪七八十次吧(我还真的没有数过具体可以闪多少次)。用闪光灯还有一个局限性就是不能连拍,因为闪光灯每闪一次后都需要回电来为下一次释放闪光储存能量,我的闪光灯如果是 1/4 Power 的话回电时间大概是 2 秒左右吧,1/1 Power 的话就要 5 秒左右。Fujifilm ef-x20 是一支回电比较慢的闪光灯,我认为这大概是这支闪光灯唯一的缺点吧(但其实对我也没什么影响)。

我的常用参数与实战经验

如何在街头摄影中优雅地使用闪光灯 并且不被人打
广州,2016

    当前我使用的相机是 Ricoh GR,闪光灯是 Fujifilm ef-x20,通常使用离机闪,但我没有使用引闪器(感觉引闪器还是有些累赘),我是用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来引闪的,所以我会将 GR 机内的闪光灯设为手动闪光模式,闪光输出功率设为 1/64(最低),闪光曝光补偿设为–2(最低),这样的话机内闪光灯发出来的闪光对整体的闪光曝光是几乎不产生影响的。
 
    至于相机的参数,我一般使用 M 档(手动模式),我曾经也使用过 A 档(光圈优先模式),最终还是觉得 M 档对曝光的控制更加准确,也方便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在我 98%以上的时候会使用的参数都是 f/16、ISO400,至于快门的话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我会先测光,在大白天的光线下我通常让背景欠曝两档(压暗天空),这时的快门速度一般都在四五百分之一秒。如果是在太阳快下山的前两个小时,快门速度大概会降为一两百分之一秒;如果是在太阳下山前的一个小时内,这是光线变化最快的时候,快门速度会从几十分之一秒下降至几分之一(几乎完全天黑的时候),这时就需要通过不断地测光来不断调整快门速度,以便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啦。
 
    因为我用的是 Ricoh GR,镜头焦距是等效 28mm,「安全快门」大概在 1/30 秒左右,所以我很喜欢在天黑前的两个小时(黄金时间)拍照(怎么感觉这因果关系不太对劲啊)。为什么?因为这时的快门速度通常只有几十分之一秒啊,这时在街上开闪光灯抓拍就比较容易拍到一种 motion blur(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所以其实我是不太喜欢几百分之一秒凝固整个画面的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 motion blur。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用 ISO400 而不是 ISO1600,因为如果用 ISO1600 的话快门速度还是太快了(要比 ISO400 时快两档),而且我要让背景欠曝两档本身就已经快了两档快门了啊。
 
    所以我觉得参数还是设置得蛮合理的,至少是最适合我的了吧。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