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在不得不使用更高的感光度设置之后,对于曝光,也必须更精心地加以控制。
拍摄资料:Nikon D200 相机 Nikon AF-S DX 18-200mm f/3.5-5.6G ED VR II 镜头 f3.8 1/6s ISO800 王国梁 摄
有些时候,现场的照度虽然比较低,但光线的质量并不差——光比、反差、色彩倾向等都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这时,只要仔细地控制好曝光,完全能够拍出质量很高的影像。
高感光度带来的问题
感光度提高之后,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更粗糙的像质和噪点;感光度越高,曝光宽容度就变得越小。通常使用ISO100 的感光度拍摄时,过曝1.5 级和欠曝2.5 级之内的曝光误差,很容易在Photoshop 解开RAW 文件时加以修正;而使用ISO1000 以上的感光度时,任何超过1 级的曝光失误,都难免会给影像层次带来后期无法弥补的损失。
拍摄资料:Nikon D700 相机 Sigma 24-70mm f/2.8 IF EX HSM 镜头 f2.8 1/80s 王国梁 摄
如果只是按照人物脸部的测光值来曝光,那么整个环境尤其是舞台地面的高光部分,细节肯定损失得一塌糊涂了。拍摄时在人物面部测光的基础上降低了1.5 级曝光,人物保留了可分辨的细节,场景的整体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再现。
TIPS 测光与测光点
画面中有人物出现时,人物面部的曝光值肯定是首选的测光参照。
与纯粹的人像摄影不同,拍摄人文类的图片时必须始终把环境和人物放在几乎同等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使用高感光度拍摄时,因为曝光宽容度范围更小,所以常常不能按照我们拍人像的习惯那样——以将人面部的肤色表现为“粉白色”作为合适曝光的标准。在人文类拍摄中,让人物和环境的细节层次都能得到“刚刚好”的表现,比单纯强调人物的肤色要高明得多。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