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行摄无限 > 正文

探究闻名已久的古镇碛口:繁华后的衰落与寂寥

0 2005-06-28 09:16: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本页查看全文

重载的货船根本无法通过,皮筏子又经受不了风浪的摔打。这样就迫使上游的货船在此停泊卸货。而大同碛提高了上游的水位,加宽了河道,降低了水的流速,这样碛口就成了一个天然的港口。无法前行的上游货船停在港口卸下货物,把口外的物资改用牲口走旱路转运到华北中原各地,同时又把中原的货品运至西北,碛口镇水旱转运码头就由此而产生了。
[#img_703357_no_0_Black#]
碛口从清代乾隆年间兴起,此后曾经有200余年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是货物旱运至太原的起点站。繁华时期,每年从内蒙古河套地区出发来碛口的船只就有四千多艘,港口里每天都停泊着近百艘船只,搬运货物的苦力们在码头上穿梭忙碌着,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把一箱箱的货物搬到街里的货栈中去。货栈都很大,都是顺着山势建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层层叠叠的,有的竟有五层高。院子也很宽阔,足有几百米。在一个个窑洞里装满了从河套地区运来的货物。在街里,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粮油货栈,骆驼店,还有几百家经营各种物品的商店应有尽有,甚至连中央银行,山西省银行和天津的银行也在碛口开了分行。
[#img_703358_no_0_Black#]
定货的,批货的,讨帐的,迎客的,送客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还有驮着货物的骡子和骆驼在人群中穿梭。各家小吃点烹制食品的香气在街头巷尾飘散。到了晚上,各家商铺里就会传出帐房先生“噼里啪啦”拨打算盘结算的声音。这曾经是怎样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地方。但是从1907年开始修建铁路,30年代开始通车后,河套上游的物资都改为了铁路运输,黄河也渐渐失去了航行能力,碛口也随之衰落萧条了,人力物力也开始向外流失,留下的只有古老的商业街和一座座深宅大院在述说着曾有的辉煌。
[#img_703359_no_0_Black#]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