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白平衡模式有两种:
一:在拍摄时,拿一张纯白的纸(一般的白纸只是近似纯白,讲究一点的,可以在市场上找一种叫「白卡」的摄影器材),使用相机的「自定白平衡」,然后对着该白纸按下快门,这样做的意义是告诉相机在这个光源下,何谓「白色」。
二:另一种自定白平衡的方法是直接向相机指定色温度(K数),精准地告诉相机色温之后,相机也就能精准地计算出何谓白色,也能相应地计算出其他颜色。
其实白平衡,就是由于不同的光源有其相对的色温度,所以必须精准地告诉相机,拍摄时的光源的色温到底是多少,从而使相机能作出对颜色的精准解读。为了拍出好照片,在白平衡上就绝对不能马虎。
有些摄影师会故意使用与环境光源不配合的白平衡,以得出特别的色调,从而突显某些主题,大家也可以从这方向大胆尝试。举例:把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高的K数,就可以得出偏暖/红色调;相反,把白平衡设定为比环境光源色温低的K数,就会得出偏冷/蓝色调。举例:在中午时份,烈日当空下,把白平衡设定在「阴影」模式,那就会拍出偏暖/红的色调;相反,同样在正午烈日底下,设定成钨丝灯,那就会得到偏冷/蓝色调。

如上图,拍摄地点为室内,光源为一般电灯炮。左方的白平衡设为钨丝灯,使相机作出调高色温的反应,致使白色的杯子还是白色的。右方的白平衡则设为日光,使白色杯子变得偏黄。从结果看,右方的白色杯子变黄了,白平衡明显地SET「错」了,笔者还是喜欢这张相片拥有黄色的调调,能散发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所以只要明白了白平衡的原理及其应用技巧,对不论在拍摄生活照还是在创作特别照片时,都会更为得心应手。
事实上,不少人都会选择使用RAW档拍摄相片,回家后才再调较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