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名师·达人讲堂 > 正文

名师畅谈:功夫 在摄影之外有多远

0 2012-11-14 04:07:29   蜂鸟网   作者:小林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风光摄影:拍的其实是内心

  风光摄影,在如今的摄影理论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门类,前几年曾经掀起对风光摄影的大批判,文化界普遍认为风光摄影脱离现实,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现实关怀,伤害民族元气,可以弃之。

功夫,在摄影之外多远?
《木兰围场 秋狩》小林作品

  然而,从现实角度来说,很多摄影爱好者拿起相机的初衷,不就是为了旅游时拍些漂亮的风景照片吗?这样一清算,让大伙都去拍纪实,未免有点强人所难吧?

  这事,还得从风光摄影的本源说起,风光摄影是中国摄影特有的分类,国际上并无此物。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加上严酷残忍的专制思想禁锢,导致了尚意的山水画成为了元明以后中国绘画的主流,逸笔草草、崇尚摹古、不思创新的山水画成为了文人排遣郁闷的墨戏,此种中国精神,滥觞到摄影领域,就成了风光摄影。

  从这个角度而言,拍摄风光的人,思想里何尝没有隐藏着对现实的默默抗议呢,风光摄影也不过是人们逃离世俗世界的一种释放罢了。

  再换一个角度来说,摄影本来就应该是让人去拍内心最喜爱的东西,不能说风光就恶俗,纪实就高尚。所谓分类都不过是人为的。任何题材如果用心做到极致,都会是伟大的摄影。

  以上皆为闲话,下面回到正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风光摄影拍的从来就不是自然风景,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幸有我来山未孤。”就算一张风光照片里没有人物出现,但拍下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肯定在场的,他对一山一树的取舍,按下的那个瞬间,时时暴露着拍摄者的审美情趣和当时的内心活动。

  所以,风光摄影拍的好不好,跟现场风景有多漂亮,其实一毛关系都没有。

功夫,在摄影之外多远?
《大兴安岭 晨光》小林作品

  有太多的人,拿着昂贵的相机,去到风景如画的地方,却拍出无数平庸的照片。此中最大的误区常在于,他对这个地方的印象,早已被之前看过的优秀照片洗过了脑子,在拍摄时,要不就是毫无感想地按照一些摄影法则构图曝光,要不就是懒惰地使用别人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拍摄行为。

  这种被洗脑的典型症状就是,当你看到一个摄影者自信地说:“没有好景我不拍”。那么可以确认他内心其实早已预设好很多“好”的场景,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他根本不可能再做出多少新的探索,等去到那个大家公认位置最佳的取景点,利用精湛的摄影技术,拍出一张平庸无比的所谓风光大片,如此而已。

  要摆脱这种困境,得先从摄影技术之外的个人气质培养做起,因为在风光摄影里,永远不是对自然风光的单纯记录,而是人与自然之间互动时产生的独特领悟,这种领悟一方面来源于你的知识结构,也就是摄影老师挂在嘴上的,多读点闲书,比如一个对佛教文化毫无认识的人,很难想象能拍出一张富有禅意的作品。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