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名师·达人讲堂 > 正文

让你的相机会说话 镜头焦段的选择技巧

0 2012-08-29 05:11:45   蜂鸟网   作者:林帝浣 [专稿]
本页查看全文

    一般来说,初买单反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大都热衷于配齐18-200的全焦段,以求在未来的拍摄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好角度。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一个严重的误会,且不说拍摄中沉重的专业镜头所带来的体力消耗,换镜头时的手忙脚乱,更重要的是变焦镜头所带来思维上的懒惰,使得摄影者忽视对镜头感的培养和摄影语言的提炼,严重影响摄影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市场的需求,很多所谓“一镜走天涯”的镜头应运而生,比如18-135mm,甚至18-200mm,似乎轻便又省去换镜头的麻烦,但很多大变焦镜头使用者往往会发觉,使用此类镜头,会感觉自己的拍摄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视觉乏味而难以突破,后果往往是对摄影热情丧失,问题出在了哪里?

  本文无意对不同镜头间成像的优劣进行比较,仅试图探讨镜头焦段选择与镜头感培养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谈谈镜头语言的练习提高的技巧。

变焦与定焦

  如果我们见过一个拿定焦,一个拿变焦的人同时在拍照,会发现他们的拍摄行为截然不同,而且最后观看照片,往往发现持定焦者能获得更多的观看角度和可能。

  此中的奥妙或许就在于,持变焦的人,选定一个角度之后,就会站定不动,然后不停旋转手中变焦环,或者在不停更换自己的镜头,往往懒得再走动一下。这种情况里面,事实上不管换到哪个焦段,拍摄的角度都是单一的,固定的。长期保持这样的拍摄习惯,会使照片风格和语言越来越固化,拍摄时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懒惰,摄影水平也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而定焦者的拍摄往往由于焦段的限制,需要不停的上蹿下跳,左右思量,位置的移动往往带来了更多的观看变数,同时,眼睛离开了取景器,去观察拍摄对象与周围的环境,也刺激了对不同呈现可能的思考,事实上,这一点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在拍摄中,往往决定了一张照片的成败。

  如果要用十秒钟的时间拍摄一张照片,利用九秒的时间去观察和寻找角度,用一秒的时间调整相机参数和按下快门,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取景器里,往往成功率会高得多。

  从这一点而言,我往往会给初学者推荐一只价值700元人民币的50mm 1.8镜头,而不是一只价值12000元的28-75mm 2.8L专业镜头,前者不但能在光圈与景深上有更多的作为,更重要的是对摄影的镜头语言能有更多的训练,也更容易得到摄影的进步。

  对于变焦和定焦,事情往往还没有那么简单,摄影史上许多大师,往往只执着于一个焦段,被选择的最多的是50mm或35mm,这个焦段的选择,往往和一个人的阅历和人生观有关,有些人会看得更专注一些,有些人会看得更广阔一些,不同的人生观必定导致选择不同的观看世界的方式,也就会有不同焦段的选择,这个问题在下文还会详细分析。

  要学会使用所有的焦段并不困难,但是要用好一个焦段,却没那么简单,甚至要花一生的时间,一个固定焦段长期的观看训练,因而产生的镜头感,往往凝聚了摄影师的学识、阅历与气质,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的产生需要摄影师和镜头长期的磨合,以至于相机已经成为感悟世界的另一只眼睛,无需思索,毫不犹豫。

  按照我的理解,可以做到在观察之后站定,举起相机,无需看取景器,按下快门,得到的照片与构思的一样,可以算是对一个焦段熟悉的入门。至于人机合一的高级境界,只能靠缘分,还有很漫长很漫长的时间在一起吧。

让你的相机会说话 镜头焦段的选择技巧
浙江富阳龙门古镇的黄昏,村口的老人们聚在村口高谈阔论。

  50mm镜头,光圈2.8,使用了偷拍的手法,让现场的气氛得以保存,2.8光圈可以适度虚化背景,但不太虚的环境气氛保留,50mm焦段能保证拍摄时楼房的垂直水平线不至于变形,更有真实可信感。

50MM标准镜头:平静的叙述

  50MM,又称标头,非常不招初学者喜欢的焦段,往往因为最接近人眼观看世界的视觉,往往使得拍摄的照片既没视觉冲击力,也没奶油般虚化的背景,江湖上有“标头无用论”相传,要用好标头,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工不可。

  该从何入手呢,只用50mm镜头的大师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现实世界如此丰富复杂,在镜头范围里,哪些元素应该出现,哪些应该舍弃,相机轻微的位移会带来怎样的透视变化,按下快门那一瞬间,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怎样,这些摄影里需要解决的相当重要的问题,都需要在举起相机取景之前解决。

  50mm接近人眼视觉的优势,可以方便地让人在现实世界与取景器之间无缝地切换,以此完成从现实3d世界到照片2d世界的转化,可以更快的培养起这种条件反射下的镜头感。

  我一直以为镜头感是摄影师风格最本质的东西,50mm的镜头感,建立在与被拍者者不远也不近的现实距离与心理距离上,形成一种既不张扬也不含蓄的叙述风格,从镜头语言而言,可以比喻为一种宁静的叙述。

  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往往可以用最宁静的叙述完成,而且这种宁静,会让故事更为真实可信,不夸张,不渲染,让观看者回归拍摄内容的本身,也是初学者首要掌握的表现技巧。

  个人十分偏爱50mm,经常只带一个50mm晃悠,在这个焦段里,不会有难以忍受的广角变形,也有合理透视空间感。

  拍陌生人的时候,50mm还常常被我用来偷拍,很多场景只有偷拍才能保存原有的气氛和意境,50mm虽然不太近,可是也不太远,要偷拍得手,往往要事先做好环境的观察,一旦举起相机,很可能你没有构图和对焦的时间,所以构图要在心里预设好,相机的焦点、曝光、景深也要预先调好,举起相机的同时按下快门,才能称得上眼急手快,此外,拍照前,逃跑路线也要先观察好。

  如果你喜欢用相机平静地讲故事,那么我会推荐你用一只50mm镜头。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