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n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北京蜂鸟映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蜂鸟网 FENGNIAO.COM)版权所有
京ICP证 150110号 京ICP备 15000193号-2
违法和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001052615
举报邮箱: fengniao@fengniao.com
论弗兰克还是温诺格兰德都不是第一个发明俯仰拍摄的人,虽然看起来似乎直到60 年代以前,摄影似乎大体上都满足于尽可能让事物保持端正。我们只需看看画家塞尚的作品就可以了解故意使用的俯仰角度。在他1895 年前后创作的画作《玛丽亚之家及黑堡风景》中,几乎所有应该是垂直或水平的线条都偏向左边,只有前景中的两棵树的影子可以作为画布没有滑出画框的线索。美国艺术史学家和艺术家埃尔· 洛兰在20 世纪20年代末曾花了两年时间在塞尚的工作室中居住,并将他的作品的创作地点拍了下来,在其书《塞尚的构图》中对其进行了仔细分析。他提到这幅画时这样写道:“很明显,动态质量不是由再现绘画地点的照片表现出来的,塞尚将平庸的主题变得充满戏剧性……例如玛丽亚之家那种托起、悬挂的感觉,主要来自三栋建筑向左倾斜的轴心。”
极端的位置和分割都是高调图形风格的自然倾向,将画面中的动态能量极限一再提高。在《摄影师的视界》中,我详尽地讨论了这一主题,包括主要拍摄对象究竟应该安放在什么位置:位于中央、略微偏离中央或极其偏离中央。这些只是实用的分类,但主要的争论点在于,中央是静态的,但不是动态稳定的,而偏离中心的位置则可以引入一些动态平衡,适用于绘画数百年来演变出的数种经典和谐的任何一种。将拍摄对象的位置移向画面边缘或角落,如你所料,会增加画面的动态能量,但这么做也会在观者的脑海引出一个为什么:画面中的不对称越强烈,观者就越期待其背后有个原因,因此,至少从理论上,在看这样一张照片时,观者就会更打算仔细审视画面,找出这个理由。
因此,根据传统构图,如果将关键元素放在一个角落里,就需要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以下这个超现代茶馆的照片就是一个例子。女孩正面对画面内部泡茶,我们希望观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绿、黄和白色主题的室内设计上。这个人物有助于提高画面的动态,相当于画面最右侧的一个屏障,而且“指向”画面内部。但在高调图形风格中,古怪的位置背后的原因更有可能是与画面的图形有关,而非主题的逻辑。目标是要为观者创造兴奋点,哪怕要冒一点看起来有点怪的风险。当然了,偏离传统方式总是有被某些人讨厌和排斥的风险的。对页中极端位置的其他几个例子就是主要由图形能量和趣味推动的,而非主题逻辑。
对比度可以将详细内容简化为形状和线条,从而发挥作用,这也是将拍摄对象从属于其图形处理方式的一种方法。色调对比(边缘清晰的影子尤其有用,如前页游泳池照片所示)和加深饱和度的色彩对比都可以这样用。高饱和度的色彩充满能量,如果是互补色其效果还会进一步加强。不管怎么说,图形的力量在这一风格中都凌驾在照片内容之上。线条、形状等对应物的追求是优先事项,哪怕放在一起的实际拍摄对象彼此之间并无联系。当然了,这种公开操纵的构图正是推崇低调图形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者所反对的。
理直气壮的古怪
拉长的画面比例为2:2:1(这是故意安排的,通过拍摄三张重叠图片再拼贴而完成),这样女孩位于角落的位置就比在正常画幅中显得更为古怪。但除了因位置极端而强烈吸引注意之外,它也并不会干扰传统构图。其原因是主题的逻辑。这张照片的主题显然是茶馆精心的室内设计。画面中的女孩强调了茶的主题,其背后的小块白色墙壁也表明了这是画面边缘,因为它与画面主题略微分离。女孩面朝画面内部,起到了右侧屏障的作用。
斜拍的动态效果
这一系列照片和最终图片表明这是一位缅甸大理石雕工雕刻佛像的照片的构图过程。雕像已经略微前倾,雕工同时也向佛像略微倾斜,表明二者处于一致角度。因此可以略微倾斜相机,将这种效果稍稍夸大一些,以强调这种相似性。但这种处理需要非常谨慎,不能表现得太过明显。这张照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画面中没有明显的垂直线条来吸引注意。事实上,框住雕工和佛像的木头支架,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是垂直的,但出现在最终画面中并不影响整体的和谐。斜拍不但为画面注入了动感,同时也使得拍摄可以更贴近对象,使佛像的头部位于画面左上角,雕工的臂肘位于右下角,二者在画面中得以更加充实,画面空间浪费被降到最低。真正固定画面的是两条手臂,它们的姿势几乎相同,都与画面底部边缘平行。
极端地点,极端位置
海拔超过6000 米的圣山冈仁波齐峰周围的路线又累人又崎岖。一位妇女正在休息,准备继续高海拔的攀登。将她放在画面最左侧、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有两个效果:从实用方面来说,这会将观者的注意力指向前方的山路,从比喻方面来说,这也符合错位的感觉。
使用中等长焦镜头进行俯拍和斜拍
从上方的甲板向下看,乘客排成单人队伍,沿着一条木板登船。这一场景的简单性(一队人衬以暗色的水面)说明只需要简单的构图,将队伍落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即可。从上方看下去,偏向左侧的斜拍并不是特别引人注目,非要说的话,也只是为画面加入了一些方向性的张力。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摄影师的思想》一书
丛 书 名 世界顶级摄影大师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6301-8
作 者 [英]Michael Freeman 著
译 者 汪梅子
定 价 88.00 元
摄影擅长的是直击要害。可能太过于擅长了。若是镜头前有点什么,既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不假思索,只要按下快门,就得到了一张照片。只要这么干的频率足够高,总能淘到几粒珍珠,但若是事先思考,就可以保证更高的拍摄品质。
许多摄影教材着重于讲述如何令照片表达清晰、主题突出,做法便是找出拍摄对象,选择镜头、角度,选取能最有效最迅捷地传递给观者的画面。而这正是新闻照片所需要的—清晰和效率。但一张照片在某种条件下的优点可能会在另一环境中变为缺点,比如摄影展览时。当影像的任务是传播与交流、而非被凝视时,清晰才是优点。如果你希望人们注意并喜欢你的照片,就得给他们一个理由让他们不仅是匆匆一瞥就走开。本书的第一部分讲述的就是“为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