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后期秘籍 > 正文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0 2008-02-15 08:30:40   蜂鸟网   作者:Bruce Fraser [合作]

6.2 35mm彩色负片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该图像是以5760ppi的分辨率从一张35mm彩色负片扫描出来的,结果产生了一个像素大小为5150×7400的文件。如果采用300ppi的分辨率,整张图像的大小应该近似为17×24.5英寸。但是我不想以这样的尺寸打印图像。所以,我又用一个极高的分辨率6300ppi扫描了该胶片,因为我觉得:如果以这个分辨率减少杂色和锐化,然后再将图像向下取样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分辨率4000ppi,可以获得比在一开始就使用4000ppi扫描的效果好。

  图6-7所示为300ppi的细节,以及以大约200%的比例放大后,细节呈现在显示器上的效果。整张图像的效果如图6-8所示。把图像放大后我们发现,其中有很重的杂色。如此一来,锐化图像时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首要的任务是先把杂色减去。处理如此严重的杂色,我一般会用【去斑】滤镜,然后再根据各个通道的情况分别消除杂色。

图6-7 从35mm彩色负片扫描出来的图像及其细节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300ppi的细节 放大200%后的细节

  由于这是个拼合文件,所以我只需复制背景图层,便有了一个减少杂色图层。如果是分层文件,则按下Alt键,并选择【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图6-9所示为消除杂色的过程:在图层上使用【去斑】滤镜,然后将混合模式设为【正常】,不透明度设为100%。

图6-9 使用【去斑】滤镜消除杂色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红色通道      【去斑】后的红色通道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绿色通道      【去斑】后的绿色通道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蓝色通道      【去斑】4次后的蓝色通道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去斑】后的复合图像  
【去斑】后放大细节

  接下来,我在按下Alt键的同时选择【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创建一个锐化图层,从而为优化图像源和图像内容打下了基础。按照图6-10所示的方式设置【图层样式】选项,然后应用数量为200、半径为1.2的【USM锐化】滤镜。

图6-10 锐化图像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在按下Alt键的同时执行【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创建一个锐化图层。然后将它的混合模式设为【亮度】、不透明度设为66%。接着设置【混合颜色带】滑块,目的是锐化图像中的中间区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用数量为200、半径为1.2、阈值为0的【USM锐化】滤镜制作出下图中的效果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300ppi的细节    以400%的比例放大细节

  接下来就要创建边缘蒙版,然后对图像内容进行锐化了。于是我先创建了一个模糊图层,然后从中抽出一个模糊通道,该通道即为利用【查找边缘】滤镜创建的边缘蒙版的基础。接着在锐化图层上将它作为图层蒙版载入,之后再进行锐化,如图6-11所示。

图6-11 锐化图像内容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按下Alt键的同时执行【合并可见图层】命令,创建一个模糊图层。然后在模糊图层上应用半径为3像素的【高斯模糊】滤镜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使用【计算】命令依据模糊图层创建一个模糊通道,如左下图所示。接着在该通道上运用【查找边缘】滤镜,如右下图所示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模糊通道   应用【查找边缘】滤镜后的模糊通道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反相】之前使用的【色阶】命令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反相】之后使用的【色阶】命令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最终的边缘蒙版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将蒙版图层作为选区载入,然后将选区作为图层蒙版载入到锐化图层。以此之后,即可把模糊图层和边缘蒙版删除了。因为它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再需要了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先选定锐化图层(上一步中删掉的是蒙版,而不是这个图层),然后应用数量为200、半径为0.8的【USM锐化】滤镜。滤镜对话框中的示意图是相当误导人的,因为它并未显示图层蒙版和【图层样式】选项所发挥出来的抑制效果

  在输出锐化之前,我想锐化远处的小山。于是我就用了第5章中讲到的【朦胧剪切】画笔绘画,即可让小山显得近一些,如图6-12所示。

图6-12 创意性锐化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使用【朦胧剪切】画笔前的效果 使用【朦胧剪切】画笔后的效果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图像源和图像内容的优化。然后,我故意以较高的分辨率再次扫描这张胶片。由于这个分辨率已超出图像的承受范围,所以接下来我能够使用极高的分辨率减少杂色和锐化。我对原始分辨率为5760ppi的图像向下取样至一个合理的分辨率4000ppi,然后将其作为主文件保存下来。图6-13为使用【两次立方(较锐利)】图像插值进行了向下取样后的图像细节。

图6-13 向下取样后的细节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向下取样后的效果   向下取样后,以400%比例放大细节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6-14 输出锐化后的整张图像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35mm彩色负片案例解析
图6-14 输出锐化后的细节

书  名  Photoshop图像锐化深度探索(彩印)

图像锐化深度探索之大幅正片案例解析
Photoshop图像锐化深度探索

丛 书 名  --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16642-5/TP
编目分类  TP391.41
作  者  [美]Bruce Fraser 著
译  者  陈红军
责任编辑  李际
开  本  20 开
印  张  14.4
字  数  329 千字
页  数  272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07年12月
本 印 次  2007年12月
初版印数  4000 册
定  价  75.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是Photoshop领域资深专家、广受传媒界和图像处理界敬重的大师Bruce Fraser在图像锐化方面的力作。书中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来思考锐化,并包含了大量不同的锐化手法和技巧。几乎所有这些技巧都是非破坏性的—不改变图像的原始像素,读者可以大胆尝试这些技巧,而不必担心破坏图像。

  本书首先介绍锐化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从图像的来源、内容和用途三方面考虑锐化的本质和需要,锐化是做什么,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进而引进了锐化工作流程的方法,详细介绍了锐化工作流程所采用的各种工具和技巧,以及这些锐化工具的应用;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来说明锐化工作流程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图像的处理,展示工作流程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威力。

  本书适合数码摄影、平面设计、照片修饰和印前处理领域和读者阅读。不管是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爱好者,是制作自己的相片还是商业印刷图片,都可以运用本书的锐化技巧来创建最优化的图像。

目 录

第1章 什么是锐化 1
1.1 强调边缘 2
1.2 起源于模拟 4
1.3 数码锐化 5
1.4 数码杂色的去除 5
1.5 锐化和像素 7

第2章 为什么锐化 9
2.1 概述 10
2.1.1 图像需要锐化吗 10
2.1.2 锐化和显示器 10
2.1.3 把显示器作为锐化的向导 11
2.2 锐化问题 13
2.3 图像源 14
2.3.1 细节、胶片颗粒和扫描仪杂色 14
2.3.2 细节、杂色和数字图像 25
2.3.3 锐化和图像来源 43
2.4 锐化和图像内容 44
2.4.1 对图像内容敏感的锐化 46
2.4.2 低频和高频图像 46
2.4.3 多清晰才算清晰 50
2.4.4 锐化到极致 54
2.5 锐化和输出过程 58
2.5.1 分辨率和眼睛 59
2.5.2 打印分辨率 62
2.5.3 输出锐化 66
2.6 创意锐化 70
2.7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70

第3章 锐化策略 73
3.1 传统印前锐化 74
3.1.1 不灵活的单过程锐化 74
3.1.2 单过程锐化常常过了头 75
3.1.3 单过程锐化和数码图片 76
3.1.4 传统锐化的根源 79
3.2 多过程锐化工作流程 80
3.2.1 图像源优化 80
3.2.2 优化图像内容 87
3.2.3 用途中性的原版图像 91
3.2.4 固定的输出锐化 92
3.3 创意锐化 92
3.4 输出锐化 95
3.4.1 实践中的输出锐化 96
3.4.2 输出锐化和显示 96
3.5 从理论到实践 100

第4章 锐化工具和技巧 101
4.1 锐化工具 102
4.1.1 分析锐化工具 102
4.1.2 锐化 103
4.1.3 进一步锐化 103
4.1.4 锐化边缘 104
4.1.5 USM锐化 105
4.1.6 智能锐化 112
4.2 锐化技巧 122
4.2.1 在图层上进行锐化 123
4.2.2 [亮度]混合模式 125
4.2.3 图层蒙版 125
4.2.4 锐化色调范围 132
4.2.5 锐化图层控制 134
4.2.6 【叠加】和【高反差保留】 135
4.2.7 锐化和历史 139
4.3 杂色和颗粒 145
4.3.1 杂色去除的需要 146
4.3.2 减少杂色 147
4.3.3 【去斑】杂色去除 150
4.3.4 第三方解决方案 157
4.4 工具和技巧 157

第5章 应用锐化工具 159
5.1 锐化的时机 160
5.2 评估图像 161
5.3 初次优化 161
5.3.1 源优化数字扫描图像 162
5.3.2 源优化胶片扫描图像 168
5.4 优化图像内容 183
5.4.1 优化低频图像中的内容 183
5.4.2 优化中频图像中的内容 190
5.4.3 优化高频图像中的内容 194
5.4.4 锐化后的调整 198
5.4.5 自动内容锐化 201
5.4.6 控制文件尺寸 205
5.5 创意性锐化 205
5.5.1 效果画笔 206
5.5.2 特殊锐化画笔 211
5.5.3 平滑画笔 215
5.5.4 进行创意性锐化的基本原则 218
5.6 输出锐化 218
5.6.1 计算 219
5.6.2 输出锐化技巧 219
5.6.3 富有魔力的数值 223
5.7 锐化工作流程的功能 223

第6章 案例分析 225
6.1 大幅正片 226
6.2 35mm彩色负片 236
6.3 硬拷贝扫描图像 247
6.4 JPEG格式的数字图像 255
6.5 数字原始数据图像 263
6.6 调整图像细节 272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