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新书试读 > 正文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0 2014-01-21 06:46:17   蜂鸟网   作者:柴选   责编: [专稿]

创意摄影:想象力+执行力

    您有没有在梦境中出现过某些奇异场景?您有没有偶然间脑海中出现实中不存在的特别画面?您有没有设想过把不相关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您有没有尝试着摆布类似电影画面的定格?您有生活中有没有某些奇特的想象?……

    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创造者,通过影像把想象实现,你就是个影像创意家——创意于影像的呈现与应用无处不在。

    从法国摄影师希波利特•巴耶尔 “扮成溺水自尽者”玩自拍,到从拉脱维亚移居美国的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用人体摆出来的“达利的红粉骷髅”,从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到杰利•尤斯曼的暗房佳作,摄影先贤们用独具特色的创意引领着某一时代的摄影风潮并成就经典。

    在这个摄影的见证功能越来越被公众影像所消解的时代,更多职业摄影师或有价值的摄影作品也显现出明显的主观化倾向。在摄影家的个性和创造力越来越多地在照片中显现的时候,关乎语言、关乎点子、关乎材料、关乎思想、关乎一切出于摄影者个人思考的内容,便更为重要。因而有人会说,任何类型的摄影作品中,都有创意的成分在。

    从另一方面来看,创意是我们生活每时每刻都要接触的东西。我们常常惊异于日常所见的各种或平面或立体,或静止或动态的影像的奇思妙想。这样的创意思维,恰恰是让自己的摄影形态更丰富,摄影作品更具个人标签的助推器。

    无论是通过信息集纳构成向观众传递明确的“概念”,还是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具象化通过图像来诉说,无论是将传统的技法嫁接在全新的想法上,还是用电脑后期等手段造出更绚烂多彩的画面,在知名的评论家、策展人姜纬看来,“理想的创意摄影很少把力气花在既定事实上面,而是关切和提炼视而不见的内容,并且要促使这些内容进入到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和认识之中,那里内在地具有一种思维的推动力。”创意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学识,来自我们的思考,来自我们日积月累后的厚积薄发,也来自我们的未泯童心和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感,总之,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想象力。

    我们不可否认,经常会有撞车的想法,也会有相似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某些形似甚至神似的创意摄影作品也不奇怪。如果想实现属于“我自己”的创意,避免与他人撞车的无用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王龙江给出的答案是:“应该在创作的过程中多看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时阅读一些艺术史相关的资料,看别人拍什么的同时也了解别人为什么这么拍,这样可以避免对创意和创作理解的简单化、程式化,而这恰恰是多数摄影人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现代广告》杂志社社长陈永上指出,人先天具有创意的本能,但是随着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的影响,这种本能被压抑,当下国人的创意思维越来越受到束缚,急功近利的目的性使得我们大量地去模仿甚至抄袭。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现着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我们的创意思维,我们的视觉素养等,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大力发展创意摄影,提倡用影像表达思考和想法,便是一种有益的工作。

作品一: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作品一

作品阐释:

    梦想在流失、时间在流失、情感在流失、自己也在流失……数字时代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越来越浮躁,我们很难有时间安静地自省。

    此套作品用一种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自己此刻的状态,也希望不同的观者有不同的理解。作品运用夜光手法,长时间曝光以及后期合成完成。光点组成的人和物象征数字时代的我们,大家在各自的世界里寻觅与思考。

知名广告摄影师金欣欣点评:

    照片均以暗沉的星空为背景,一方面突显出由光点组成的各具姿态的人形,另一方面也使人联想到人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作品以光点聚合为人形,同心圆、数字、网状枝等视觉符号,表现的是时间的流逝、空间的流转、时代的流变以及人生的流动,作者意在演绎时空流转,时代变化对人的影响。

    五彩的圆形色块,仿佛一只只梦想之舟,载着以各种不同姿态演绎各自人生的人们。认真也罢,游戏也罢,得意也好,失落也好,一切在无声中热闹着。似乎各不相干,却又随波逐流。人在人群中,孤独地漂浮,漂流向无尽无边的时空之中。网络像激流中浮沉的鸟窠,寄身其中,人们不觉被自由所禁锢,视野无限扩大而视觉日益退化。外界的五光十色,挑战着人的识别力;外界的千诱万惑,考验着人的定力,是摆脱困境的奋力一跳,还是被时代之力裹挟着如一枚石子跌入水中?个体生命激起的涟漪,无一例外都将消逝远处。远处是何方?茫然中有人发出呐喊。时间悬挂在天,依然无声流逝。空间四下延展,依旧星光灿烂。这些都是作者画面中清晰的表达,看似玄妙的画面,却通过一种无声的语言将其逐一说明白了。

    作者使用真实拍摄影像再经过提炼加工,将其“还原”成一种虚像,这是一种由具象描绘到抽象表达的过程,也值得其他喜爱创意摄影的人们借鉴和学习。

相关阅读:教你利用烟雾元素拍创意感极强的商业大片

          用巧妙创意赋予故事感 如何拍摄主题类作品

          零基础的福音 和权威大师系统学照片后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作品二: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作品二

作品阐释:

    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却越来越孤立,越来越浮躁。似乎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给自己蒙上一层面具,这种掩饰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也许是为了逃避现实。每天重复的生活让人筋疲力尽,似乎很少有人安静下来深沉地自省。对于自己,这份自省的态度恰恰是我们现在尤为需要的……

为了表现当下人安静沉思的态度,我定制了大型磨砂玻璃道具,利用仰视的拍摄手法,透过玻璃呈现出若隐若现、虚实有度的画面,其既有传统的水墨禅意,又不乏独特的视觉冲击。我用霓虹灯的元素表现诱惑,用多米诺骨牌元素表现生活的重复与一些跟风现象,用线的元素表现生活的琐碎与盲目,用动物与植物表现回归自然的本真。在后期,我更将每一幅画面融入到一个“圆”中,这个“圆”像胚胎,像细胞,又像瞳孔,我们生活在这个“圆”的世界中,安静的自省,从现实的睡梦中真正“醒”来。

此套作品我拍摄了许多张,还有一部影像短片。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2011“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评委王龙江点评:

    
这套作品从视觉角度来看具有一种特别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圆形的画面、朦胧的影像和照片特有的色彩构成系统能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作品采用了深色的边缘和干净的画面,使图像看起来如同舞台的追光灯逆向打在了拍摄对象身体上,让物象产生了与环境隔离的感觉,画面中的人也如同母体中与外界隔离的的胎儿,以此来表达个体与世界的疏离关系。从图像中可以窥视出这代人在个体与社会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以及所带来的内心挣扎。



    单从作品本身来看,作者想赋予作品过多内涵,这靠几张图片来完成是很困难的,因此,这个系列整体看起来多少有些混乱,从第一张的脚和多米诺到后面的植物与蜥蜴之间所呈现的内容缺乏一条完整的线索,这是需要注意的。



作品三: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作品三

作品阐释:


    我很喜欢拍摄冬天的残荷,非常欣赏它的线条、结构和水中的倒影,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表现形式。

去年冬天,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去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被各种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所吸引。看着眼前那些风格各异的书法和字体结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能否用摄影的手法将有些素材,如冬天的残荷组合成一幅具有书法风格的作品?之所以考虑选择残荷,是因为无论从线条和结构看,残荷最具有这样的特质。

有此想法后便开始着手这样的尝试。

    首先是素材的积累。在休息时间,多次去杭州的各个风景区寻找合适的拍摄素材,利用阴天、漫射光、长焦镜等拍摄出一幅幅具有高反差效果的残荷照片。其次是素材的整理和选取。每次拍摄后用电脑将所拍摄的残荷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具有书法的字体风格,选择合适的留下备用。第三是作品的合成。当素材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根据中国画大胆落笔的原则,将合适的素材以一定的比例逐一贴入事先选好的白框内,选择时注重素材
的线条构成和形状,做到合理搭配,有收有放。最后是对整幅作品进行一些必要的微调。在完成初稿的基础上,细心收拾,对个别素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符合作品的整体风格,并贴上同样是用残荷制成的落款章和压角章,从而完成整幅作品的创作。



批评家、策展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2012“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评委刘树勇点评:



    中国拍摄冬季残荷的照片我们见之多矣。且多模拟中国传统花鸟绘画小品的格局,表现某种类似“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寂寥意趣。虽时有巧思,却总不觉新鲜。主要原因在于,枯荷一直是传统国画当中极为常见的题材,以影像拟仿笔墨造型,意象近似,趣味近似,并未超越我们有关这类作品在视觉识别和价值判断上的习惯逻辑。

陈小庆的作品《荷之书》,同样取冬季残荷作为影像生成的媒材,确立起我们有关枯荷的概念性认知。但他及时地中断了我们马上会看到一幅具有空间情境的绘画作品的习惯期待,他将枯荷(主要是荷梗)抽绎为穿插错落徐疾变化的线条,沿用中国传统书法的图式,构成了一幅类似狂草的影像作品。我们经常会在绘画当中看到枯荷,我们什么时候在书法作品当中看到枯荷?它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观看经验当中,但它对枯荷作为书法点线的利用和最终形成的作品又合乎书法本身的视觉逻辑,从而挑战和更新了我们的观看经验,这正是此作品出人意表之处。

作品四: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作品四

作品阐释:

    蓝晒法(铁氰酸盐印相法)是第一个被使用的铁盐工艺。其操作方法大致上是用紫外线进行曝光,用和照片一样大小的负片进行接触转印。使用蓝晒法加工过的照片中的蓝色,是柠檬酸铁铵和铁氰化钾的混合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在光照后被还原成二价铁离子的结果。

    我一直追求手工制作照片的意义,当我在寻找一种新的视觉表达方式时,试图利用打印时使用的透明胶片转印到银盐相纸上,这样的目的是通过传统与数码的结合,在银盐相纸上呈现出像杰利•尤斯曼作品中的那种影像效果。相纸的特性只适合由银盐颗粒组成的负像,偶然间在网络上发现透明胶片与“蓝晒”这个词联系到了一起。这种非银盐成像却可以接受数字胶片的负像转印。第一次看到别人制作蓝晒照片时,被它的那种色调和手工痕迹所打动,之后我摸索着尝试印制照片,自己第一张成功的蓝晒作品诞生时很是兴奋,但并不是就这样一直成功下去,传统工艺的神秘之处就是它有很多不确定性,有时会给你带来惊喜,有时会让你彻底失望。

    一副作品的诞生与成功,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的。当我在印制照片时,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经营,这也许就是对待自己作品应有的一种态度吧。古典转印工艺在某种程度上挺让人琢磨不透的,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让探索它的人们充满着惊奇和机遇。有时候你抱着玩的态度去面对它,而有时候你又要认真地做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在创作的道路上既做到了创新又做到了严谨。

    制作时,每次的曝光数据、选用纸张、感光乳剂的调配都要做下记录,这样逐渐的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院长曹颋点评:

    作为一组用传统技法拍摄的照片,每一张作品的成功,不再仅仅源于按下快门的瞬间,还包括了他整个显影放大等复杂的制作流程。每一个步骤看似简单,真正深入探索它时,却没有一个是可以百分百控制精准的。

    摄影师用蓝晒这种慢工艺拍摄快速的都市文化节奏,无形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和历史感。显然,张恒泰的这组《在海边》的成功,不仅表现在图片内容上,也表现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他用这种传统工艺增添了作品的形式魅力,使得观者驻足更久,更有时间思考。

    照片中具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用一种传统的方式,表现现代元素,具有十足的创新精神。

作品五: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作品五

作品阐释:

    照片《归》拍摄于四面八方的村民聚集到开封县朱仙镇进行联欢活动之后,村民们唱歌、跳舞,尽情欢乐,从早上一直联欢到下午两点。结束时,一辆拖拉机载着村民回家,车上的村民无论老少,一个个满脸笑容,心满意足的神态让我兴奋不已,便不失时机地用相机对这一美好的瞬间进行定格。

    在中国,拍农村题材的人很多,他们多年来以不同的摄影理念和不同的摄影语言关注着乡村,关注着农民;但拍来拍去,已经渐渐形成一定的固有的拍摄模式,鲜有新意。为了寻求新的表达方式,我决定在后期用Photoshop“造相”的方法来改变画面,试图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视觉刺激。

具体操作方法:

    放大画面里人物的头部,以传统年画风格的形式进行表现,制作出类似中国传统民俗“大头娃娃”的形象,增添一种特有的朴拙幽默的喜剧色彩。在人物神态的把握上,扬弃了悲伤,选择了快乐,将中国农民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性格得以艺术地再现,以此串接起古老历史的意象。显然,这样的处理是戏剧性的。放大头部这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年画中已有丰富的表现;在当代绘画中,
也是屡见不鲜;而运用Photoshop 将其移植到摄影中,也算一种尝试。

    我认为,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就是不断突破人们既定的文化和审美的趣味,用自己的艺术造就新的时代的趣味,这种突破既表现在艺术题材和能量的突破,也表现在技术和手法上的拓展。运用Photoshop 工具改变人的身体和头的造型,产生一种漫画般与众不同的别样的意味,这也算是一种小小的突破吧!

评论家、华商报资深图片编辑巩志明点评:

    作者为了打破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视觉模式,采用依靠后期PS 手段塑造“大头娃娃”的方式。有意思的是,作者对色彩的处理,全部是艳俗的生活原色,对所有人脸、人手则进行了黑白处理,加上画面中农用车的轮胎原有色,色彩构成充满矛盾和对立、跳跃和离间,是那样的不协调,又是那样的有趣味,我想这正是作者想要的表达。这幅作品让我想起鲁迅说过的话“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李克君,将新闻摄影视为大忌的ps手段用在艺术摄影创作上,催生出的新生命不仅嬉皮风气十足,而且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意味,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以上图文选自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造像——创意摄影精品解读》。

图书信息

专家坐阵 从伯奇杯作品解密中国造像术
《中国造像——创意摄影精品解读》

ISBN:978-7-115-34149-5
作者:柴选 主编
定价:99元
开本:20开
页数:320页
出版日期:2013.12

作者简介:

    柴选,中国摄影报副总编,摄影界著名的评论人和策展人。长年从事摄影理论研究和摄影活动策划。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理论水平。

内容提要:

    本书包含了大量来自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中的优秀作品以及创意说明和专家点评,其中包括科技创新、产品广告、创意拼贴、观念表达、情节再造等不同的表现方式。用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照片和启发性的文字引导读者,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带领读者探索成功照片的结构与创作方法,通过清晰简洁的图文解说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并在自己的摄影作品中轻松运用这些技术。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