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名师·达人讲堂 > 正文

六旬摄影师拍摄感悟 初学者切莫从风光入手

0 2013-08-27 06:11:00   蜂鸟网   作者:王曙   责编: [专稿]

  浙江温州摄影师王曙先生在摄影教学过程中,积自己三十余年的摄影创作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之经验教训,归纳摄影创作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先供自戒,后与摄影朋友共勉。意在少走弯路,多出作品,弘扬摄影艺术之精神。

1、 初学摄影切莫从风光入手;

2、 摄影活动的强调锲而不舍;

3、 不参加或少参加大规模的“创作活动”;

4、 数码摄影的利弊心中有数;

5、 外出创作活动十步一回头;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摄影师王曙作品

    我将这些观点一个个道来:

之一:初学摄影切莫从风光入手。

  我记得 “摄影慎从风光入”这口号是摄影理论家虞若飞先生在多年前提出。许多人引以为戒,受益匪浅。但也有许多人置若罔闻,依然视摄影艺术为儿戏,浅薄作秀的媚俗作派,加速摄影的平庸化。

  为什么说初学摄影切莫从风光入手?

  从许多摄影人所走的弯路与许许多多摄影艺术家、大师的创作经验教训来看,单纯的风光摄影让人失去对事物的洞察力,敏感能力迟缓,捕捉瞬间的欲望迟钝,沉醉于偶然的机遇所得的沾沾自喜之中。忽略其他摄影的基本功和造诣,实质上是失去在拍摄人文中的那种文化底蕴的交流与潜移默化的学习,使自己思路狭窄,感觉麻木,创造力衰减。

  在摄影史上许许多多的摄影大师在从事风光专业摄影之前基本上在人像摄影的领域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如A·亚当斯,单雄威等等。人像摄影是最能培养摄影者的观察力,对光的感受力,对事物的辩解能力以及培养自己敏捷能力。严格地说人像摄影是风光摄影的基础,有了扎实的人像摄影基本功,才能拍摄出精美而有创意的风光作品。

  专业风光摄影有三靠:一靠机遇和运气;二靠摄影技术技巧,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经验的积淀;三靠精良的摄影器材。

  我也听到个别的风光拍摄者的三吹:一吹是如何如何组合前景,中景和远景,怎样将流动的云、变幻的光拍摄到画面中等等(整个是一呼风唤雨的仙人);二吹是拍风光必须用什么什么样的照相机,否则……(压根一个摄影器材推销商);三吹清规戒律,什么情况下不能拍,什么情况下拍不行(玄而又玄)。

  摄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必须要有强大的知识群作后盾,否则必将自我禁锢在浅薄的浮光掠影的浮躁之中;客观上风光摄影是一门难度高,造诣深的艺术。风光摄影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沉淀、摄影器材的选择、天气变化的掌握、拍摄时间的安排、画面构图的理解、取景环境的熟悉、曝光准确的运用、捕捉瞬间的敏捷、选择角度的合理、耐心等待的心态等等。得下番苦功去掌握其必然规律,但是离开机遇和运气,还是要“歇菜”的。

之二:从事摄影创作活动强调锲而不舍

  许多摄影人往往是一时性起,发烧的程度到了白热化,在对摄影艺术没有完全了解与理解的情况下趋之若鹜。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没有获得想象中的那种名利效益,于是乎就冷淡下来,甚至连拿起照相机的勇气和力气都没有了。摄影界的结构犹如金字塔,底盘相当地大,真正能达到塔尖的人寥寥无几。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摄影师王曙作品

  摄影是一个怪圈,能套住你,能迷恋你,能使你疯狂。往往以一种强烈的迷惑吸引你,初学后便极有可能获得惊人的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一时便可让荣誉名利弄得自我感觉良好,不可一世。这是由于摄影有着各种各样没完没了的比赛,甚至可以花钱和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沽名钓誉,获得一时的心理满足。由于动机的不纯,大浪淘沙的概率就非常之大。这正中照相机器材商的下怀,也是这么多年来摄影艺术徘徊缓进的根结所在,总让人感觉摄影艺术的浮躁,浅薄和杂乱。

  为此一旦对摄影艺术产生兴趣爱好时起,每位摄影爱好者就应当我自己的选择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一个明确的目标。

  不为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不为人知的善良是真正的善良。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摄影师王曙作品

  看着活泼雀跃的年轻人,天真无暇,聪明好学的孩子,由衷产生的那种欣慰与“嫉妒”,能使我们更加理智。是否思考过我们曾经同样地拥有过这样的年华,虽然已找不到当时让人羡慕的记忆,想一想当年自己是怎样度过,便会产生沉甸甸的经验,成为教诲下一代的课本;当自己年富力强时,多看看步履蹒跚的老人,想到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变成这样,便会产生珍惜,珍惜眼前的一切。这些道理谁都可能知道,但真正去做或者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也是社会进化缓慢的原因之一。不由想到古人所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既然选择了摄影艺术,就必须建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理念。而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从事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摄影决不例外。

之三:不参加或少参加大规模的“创作活动”

  当今,疯狂的照片图解着整个世界,如同眼镜片一样矫正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觉。早在1843年的秋天,费尔巴哈评论“我们的时代”时说:“它(摄影)重图象甚于事物,重复制甚于原作,重表现甚于事实,重表现甚于存在”。仿佛是对的摄影发展和它的冲击波所作的一种预言。

  我拥抱摄影三十余年,爱情不减当年。可是摄影变得越来越浮躁,有时它成为胭脂任人涂抹、有时它成为泡沫随意膨胀,爆炸后成为乌有。任何艺术的精髓是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惟独摄影反其道而行之,进入数码摄影时代更加变本加厉。我深深地懂得这决不是摄影本身的过错,而是操纵摄影的人所为。当艺术像股票一样来操作,那便是艺术没落的开始。

  摄影何况不是如此,大规模的摄影创作活动,百人对准一个目标,千人获取一样的照片,似乎摄影就这么简单,挎上相机就是摄影家,按下快门就是摄影作品。作为艺术门类的存在价值,强调有学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学术的统一,从美术那里搬来的一套个挂在门口做幌子,什么构图,透视,角度,色彩常年挂在嘴边,一旦拍摄起来狂轰乱炸,全凭瞎猫遇死耗子。眼下,电脑合成照片成为时兴,不管有道理没道理,将一些图片在PHOTOSHOP中玩拼图游戏,如果这些照片也叫做摄影艺术,离被观众诃诟万端之时便无期不远矣。

  你要是真正想在摄影艺术上创造一番业绩,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来,那就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谢绝那些大呼隆的所谓创作活动,那些是摄影组织者在争得席位后的任期内必须完成的“秀”,连他自己都感觉乏味的“功课”。几百号人的集团创作活动,除了在推杯交盏中结识一些影友外,百弊而无一利。

  因为,摄影创造活动是绝对的个体劳动。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小木屋情愫

之四:数码摄影的利弊心中有数

  但是,数码摄影正在改变着摄影人的摄影态度。

  应当承认摄影态度的改变早在进行中,过去摄影家在传统黑白摄影创作中,强调的是精心。每一幅作品的拍摄都要在对光线,构图,角度的严格理解和磨练中精心运作。阿·亚当斯先生在拍摄实践中创造了“区域曝光法”,严谨和精确成为摄影创作的座右铭。而暗房制作的基本功成为摄影重要环节,为此,摄影家韦斯顿发明配制了独特的黑白显影液,将作品制作得精美无比。

  然而,当彩色摄影出现后,由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摄影家变懒了,后期制作全交给冲洗店,由机器和他人来完成。摄影 “三分拍摄七分暗房制作”的规律完全破戒,摄影家充其量成为“装胶卷、对焦距,按快门”的半个摄影家。而数码摄影器材的功能特性------无须用胶卷和冲洗,省力、省时、省费用使摄影人变得浮躁,简单,草率,面对被摄对象不注重观察,发现、思考,研究,无须深思熟虑,按快门变得如此随意,拍下来再说,不行当场可以删除。要不就在电脑“Photoshop”中修改或增删图象处理,将有的变没,把没的变有,“化腐朽为神奇”“还空白为丰满”,于是,由电脑炮制的作品铺天盖地而来。不用注重光线的规律、不要考虑透视,比例的效果、无须重视色彩科学,凡能拼凑成图便是蒙太奇,就是“摄影作品”。

  针对时下一部分风行的数码摄影“作品”,不由人忧心忡忡,摄影的路在何方?将来还需要拍摄吗,坐在电脑前拼凑便是。话又得说回来,艺术还需百花齐放,真实地写照也不是艺术的全部,如辙再现也不是艺术表现的宗旨。难道离奇、荒诞、臆造便是艺术了吗?我想,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规律和要求,小说在虚构内容情节,天南的人地北的物有机的缀合便是故事;而以图象为表现手段的摄影艺术拼凑便成了谎言与欺骗。日本人管摄影叫“写真”是有道理和远见的。

  这并不是数码科技惹的祸,科学的发展推动摄影器材的前进,利用摄影器材的先进性促进摄影艺术的创作,这是必然的。不能以器材的可塑性,灵活性而改变我们对摄影艺术创作的态度。

  愿摄影艺术永远象那坛百年陈酒,淳清、香厚。

  愿玩弄数码游戏,胡拼乱凑,不尊重摄影艺术规律的投机者,为了我们的摄影事业,高抬贵手,别让摄影艺术灰溜溜的了。

    摄影艺术是要一种准确的态度的。

  说的数码摄影的优缺点,也不得着重说一下数码相机给大部分摄影人带来的坏习惯。许多人在创作活动中,拍摄了一阵子后,休息下来或是坐在车中不停地通过相机的小屏幕反复察看拍摄的照片,不时洋洋得意地向同伴宣扬一番,沉迷在自我满足之中。这是由于数码相机比传统相机优越的功能所造成,传统相机拍摄的胶卷只能在后期冲洗,扩印放大后才能观看到拍摄效果,而数码相机可以即拍即观看拍摄效果。

  当场观看一下数码相机屏幕瞬间显示的图像,有利于纠正拍摄数据,从而得到更加优秀与准确的图像,这是利。事后不停地观看相机显示的图像的弊在于这种图像存在着虚像和误区,一般讲在相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越鲜艳和明快,一旦转移到电脑时就变得质量大量下降。我们建议使用RAW格式拍摄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而RAW格式拍摄后在相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都会比较灰暗,色彩平淡,一旦进入电脑解码微调后便会使图像变得十分理想。这种数码相机的特性不少摄影人被蒙惑和未能把握。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摄影师王曙作品

之五:外出创作活动十步一回头

  这是一个创作技法。

  我们在外出创作时,往往是一个劲地向前奔,寻找新的拍摄物。由于方向和光线的诸多原因,每当转身回头观察时会给我们一个惊奇。同样的景色顺着看平淡无奇,反过来一看别有洞天。我的感受:镜移景移,镜变景变。就是这个道理。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外出创作活动十步一回头

  外出创作过程其实是一个练眼睛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能否拍摄到好作品,区别于每个摄影人的审美能力和洞察力。此刻我们就应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集中注意力,用自己的眼睛分割、裁剪、舍弃、放大眼前的景物,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位置将无章的被摄体整合为一幅幅外形的画面。心中首先有画面,然后再举机拍摄,久而久之就练出一双慧眼。

  养成“十步一回头”的习惯,实质是培养自己的变现思维能力和综合选择能力。

摄影艺术的海洋之中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摄影创作艺术的七个“不相信”与“必须”
王曙摄影作品

  不相信 “摄影是一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伪艺术’”的观点,必须努力提高自我的文化意识,刻苦培养文学底蕴,强化审美能力;

  不相信那些不注重实践和创作而一味研究相机器材,带着“八股文”式的教条的夸夸其谈,必须将自己现有的器材的功能搞懂,做到“人机一体”使相机最大限度地灵活地为创作服务;

  不相信那些对摄影艺术一知半解,脱离实际的信口开河地对摄影的评论,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海纳百川的同时又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相信PHOTOSHOP是万能的说法,将作品的希望寄托在后期制作空间中,违背自然规律和摄影艺术的基本法则而修改拼凑照片的做法,必须强调摄影的“摄”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将拍摄作为作品的灵魂,将照片的母本拍摄好;

  不相信照相机显示屏上所显示的虚像,不被网站上所显示图像的华丽表象而迷惑,必须将自己的作品放大成照片后才论品质优劣;

  不相信那些组织大规模的摄影拍摄活动能够创作才好作品,必须坚持独立创作或者数人一起外出采风的创作模式。

  不相信所谓的摄影权威和盲目的个人崇拜,必须坚持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创新的敬业精神。将努力学习和借鉴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创作模式与风格。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