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据地质学家考察,五台的顶面在二三千万年以前就是地面,后来山地慢慢上升,形成今天的台顶。由于海拔在3000米左右,即便是夏天这里也清凉无比,故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img_706914_no_0_Black#]
它虽没有华山的险峰、黄山的奇松,却有着神奇的云雾。五个山头经常被云雾缠绕包裹着,使人仿佛身处仙境之中,加之五个台顶各建有五方文殊菩萨的寺庙,白云古寺更增添了台顶的仙气和灵秀,来五台山不可不去台顶。
[#img_706915_no_0_Black#]
不过真要去五个台顶却是说到容易做到难,因为它们之间相距较远,以五台环绕的台怀镇为中心,距东台16公里,距西台21公里,距南台25公里,距北台10公里(走公路经鸿门岩26公里),距中台18公里(走土公路约25公里)。而且台顶气候恶劣,攀登艰难。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几次来到五台山,欲登台顶拜佛都未能成,就将黛螺顶的和尚召来,让他想出一个既不登台顶又能朝拜五方文殊菩萨的办法,和尚最终想出将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在黛螺顶的一个殿内的主意,满足了乾隆皇帝的要求。当然,这一方面反映了登五个台顶的艰难遥远,皇帝是难受此苦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工具不发达。今天虽然有了汽车,修了公路,但是道路仍然崎岖难行,冬季还要封山。因此,一般人登台顶仍要受到季节和体力的制约。我第一次去五台山,是利用“十一”黄金周跟旅行社去的,本想到台怀镇后离团去台顶,但已封山去不成了,只好登上黛螺顶,像当年乾隆那样象征性地以一当五朝拜了一下。
[#img_706916_no_0_Black#]
2004年6月又有机会与同事一起去了五台山,虽然向同事大讲了一番台顶的奇妙和优美,但同事毕竟是初次来五台,总要参观一下显通寺、大白塔和菩萨顶。于是等上午完成这一经典线路之后,中午吃过午饭便来到租车处,去台顶都是越野吉普车,明码标价,单独去一个台每车80元,一次去三个台200元,当时西台刚出了事故不让去,就选择了东、北、南三个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150元成交。
[#img_706917_no_0_Black#]
车一出台怀镇,就觉得凉风习习,浑身清爽了许多。看到东台时,就见天空白云飘飘,与地毯般的绿草相映,形成了一幅经典的windowsXP的桌面图片,心情也豁然开朗。
[#img_706918_no_0_Black#]
东台顶又叫望海峰,海拔2796米,台顶的寺庙也叫望海寺,据说东望可见大海,是观日出的最佳去处,其实这里的海是指云海。
[#img_706919_no_0_Black#]
由于是中午出发,日出是看不成了,云海也是漂浮在天上。
[#img_706920_no_0_Black#]
不过登台远眺,但见山险地峻,气势磅礴,充分体现出了北方山脉的阳刚雄壮,也使人顿生豪气。宋代宰相张商英就曾用“迢迢云水涉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睹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的诗句赞美东台。
[#img_706921_no_0_Black#]
正心旷神怡之际,忽听身后传来阵阵诵经之声,原来是3个红衣喇嘛正为一对男女吟诵,其中一位接过女施主递给他的一摞五色风马纸,不断地向天空抛洒。
[#img_706922_no_0_Black#]
山顶风大,把纸片吹得漫天飞舞,五彩缤纷的,煞是好看。伴随着喇嘛低沉而有节奏的“嘛呢叭咪哞”,气氛一时间竟然变得凝重起来,仿佛天国就在眼前。
[#img_706923_no_0_Black#]
从东台北望,可见一蜿蜒曲折的山路直达北台顶。
[#img_706924_no_0_Black#]
一路上草木丰盛,牛羊遍野,是一天然牧场。据说台怀一带的牧草营养丰富,流传着“瘦畜可肥,病畜可医”的谚语。
[#img_706925_no_0_Black#]
看低处的草原,就像是到了河北的坝上;但往高出看,这里的山形棱角分明、山石裸露,比坝上更多了几分险峻。如果说坝上的草场像美女,台怀的草场则更像是俊男。
[#img_706926_no_0_Black#]
北台顶的路比东台更难走,坡陡路滑,碎石遍地。传说这是因为当年文殊菩萨从东海搬走歇龙石,将五台山变清凉后,众龙前来闹事,用龙尾将五个台顶的岩石砸得碎片乱飞造成的。
[#img_706927_no_0_Black#]
到了台顶上山势却变得平广了,因形状像一斗勺,故北台又称叶斗峰。这里海拔3061米,不仅是五台山的最高峰,也是华北第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站在“屋脊”上举目四望,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冷风凛冽,也有“高出不胜寒”之感。
[#img_706928_no_0_Black#]
向北望,越过层层的山峦可依稀看到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
[#img_706929_no_0_Black#]
向东望,群山逶迤似大海的波涛
[#img_706930_no_0_Black#]
向西望,乌云翻滚,阳光透过云缝形成一束束的光束照射下来,山坡也呈现出明暗错落的影像,甚是壮观
[#img_706931_no_0_Black#]
向南望……南台已经完全被笼罩在云雾之中。东西北中四台是起伏相连的一条山脉,就像手指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一样;南台则是另一条山脉,就像是大拇指,距北台有50公里之遥。因此在北台不敢久留,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南台顶。
[#img_706932_no_0_Black#]
去南台的道路要穿过台怀镇,相对平缓好走一些。路上忽见一山坡上绿树之中掩映着一片红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照,本以为是树叶的颜色不同,倒也不失为一景观,问过司机后才知是树木遭受虫灾枯死所致,不仅为之黯然。这样一大片红色的警示,不知能否给人增添环保的意识。
[#img_706933_no_0_Black#]
南台台顶周围一里左右布满细花杂草,故名仙花山,又叫锦绣峰。峰高2485米,虽是五台之中最低的山峰,但却山花烂漫,最为秀丽
[#img_706934_no_0_Black#]
当地人有东台观日出、北台观雪景、南台观山花之说,这次登台顶虽没见到日出和雪景,能见到山花也算是不虚此行了,没想到临近尾声之时,却让我看到了震撼的美景。原以为云雾覆盖着的南台顶上一定是什么也看不清,不料来到跟前却景象奇美。圆弧般光滑空旷的台顶就像是和尚的头顶,一幢孤独的庙宇掩藏在淡淡的雾霭之中,前面花草遍布,后面白云映衬,一幅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影像把人带入了半梦半醒之间
[#img_706935_no_0_Black#]
转瞬间白云似巨浪滔滔、汹涌而至
[#img_706936_no_0_Black#]
又化作流水汤汤、悄声而退
[#img_706937_no_0_Black#]
云在脚边走,雾在身边绕。层峦叠嶂,时隐时现;庙台亭阁,若有若无
[#img_706938_no_0_Black#]
一会儿像是到了玉皇大帝的天宫,一会儿又像是去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说不清是佛的力量还是大自然的力量,反正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遇?这种腾云驾雾、似仙非仙的情景,一生能遇一回,足矣。
五台山,神奇的地方;五台顶,人间的仙境。如果你信佛教,就去五台山;如果你入佛门,就去五台顶吧。
[#img_706939_no_0_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