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行摄无限 > 正文

刻骨铭心,甘川青大转经途中的三个故事

0 2005-10-18 17:31: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从兰州出发,途经夏河、郎木寺、若尔盖、松潘、成都、丹巴、道孚、甘孜、德格、石渠、玉树、玛多、西宁等地返回玉树,这就完成了一次藏传佛教中的大转经路线。沿途风光景色旖旎,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十分值得一行。
一路走来,自然会碰到很多新鲜的人,新鲜的事,但是,真正能感动一个人,让他久久怀念无法忘却的事无非就是那么几件,我所要讲的就是这样的三个故事。
[#img_706774_no_0_Black#]

故事一:让我所爱自由奔跑


一直很喜欢狗,忠实,欢快,给人以安全感。尤其喜欢体形庞大,凶猛并且对主人无比忠诚的狗,所以,藏獒就成为我的最爱。
目前藏獒已经很难得到了,因为数目太少,所以被标上了很高的卖价。所以能够得到一只具有藏獒血统的藏犬就已经是足以让我开心的事情了。
夏河县的桑科草原是一块被用来做旅游事业的草原,不曾想,就在这草原深处的牧民家就养着很多这种让我深爱着的藏犬。他们在阳光下的无边的草原上奔跑,和蓝天白云之下忘情的追逐,守护着羊儿,守护着主人。他们可以畅饮雪山融化的雪水,他们可以饱食草原上的恩赐。
望着这群幸福的狗儿,总能想到自己。
抵达夏河县桑科草原的时候,入住在一家牧民家里。吃着糌粑,就着酥油茶,睡着牧民的大火炕,偷偷的想着我的狗儿们。一看见他们就有好心情。
[#img_706775_no_0_Black#]

第二天要离开的时候,终于鼓足勇气,向牧民老阿爸开口索要一只小小的藏犬,想养上一只常伴我的左右。老阿爸看我是爱狗之人,竟然同意送我一只。当拥那只小小的藏犬入怀的时候,我突然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离开夏河,到郎木寺。连续几天,狗儿都伴在我的身边,出去的时候,我把它放在我的腰包里;睡觉的时候,我把它放在我的枕头边。我给它取了个藏族名字---扎西(吉祥的意思)。扎西很听话,解决个人卫生的时候总是能找到最合适的地方,这让我很高兴。扎西也开始慢慢适应和我在一起的生活了,开始能够识别我的气味,可以跟着我跑了。后来的几天带它出去,都是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扭着圆圆的身体笨拙的跟着我跑来跑去,我喜欢看着它很自由的状态,这种自由连人都看了都会羡慕。
[#img_706776_no_0_Black#]

和它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突然感觉有点对不起它,只想着它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却没有想到我能给它带来什么。想到回北京后,就只能把它关在家中,当它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几十平米的时候,它该何等怀念本应属于它的茫茫大草原啊。它所失去的是自由,是快乐,它不得不每天看着人们的脸色生活,城市的吵杂喧嚣它收得了吗?我剥夺了它的蓝天白云,剥夺了它的草原雪水,剥夺了它与同伴的戏耍,剥夺了它的自由。
想到这里,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短暂的快乐,我当即决定,将它送回草原,送回家乡。于是,第二天,我抱着它,坐上了返回夏河的班车。就让它带着我的梦想,在它的天堂里自由奔跑吧。
[#img_706777_no_0_Black#]

故事二:我和一座寺庙的故事


第一次去那座寺庙是今年6月份的事,那是我临近离开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的一个上午,因为离开的班车要中午发车,所以就抽空去当地的寺庙灵雀寺去拜访。
匆匆的转了一圈后,最后来到了灵雀寺活佛灵塔。守灵塔的喇嘛叫扎西多吉,人很热情,不像大多数寺庙里的僧人那么对人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我立刻对他就有了好感。
扎西多吉带着我参观了活佛灵塔,可能是我比较有佛缘,于是又亲自传授我如何磕等身长头。我多半是怀着好奇的心理,就照着样子磕了几个,扎西多吉很不高兴,用生硬的汉语告诉我这样子佛祖是不会保佑我的,看了下表,还有点时间,于是耐着性子,磕完100余个长头。磕长头绝对是个体力活,长头磕完,膝盖痛,腹肌痛。
就这样误打误撞结下了佛缘,于是有了我的第二次拜访。
[#img_706778_no_0_Black#]
刚刚过去的九月,我又走老路西下,路过了道孚县。在来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要在这里多呆些时日,一方面希望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藏传佛教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一个在外面世界里得不到的安静和脱俗的空间。
扎西多吉果然还记得我,见到我后高兴的抓着我的手走进他那昏暗的阁楼,促膝交流。晚饭的时候,扎西多吉又请我分享了他的斋饭,平添了我们之间的几分友谊。此后开始,我们就开始真正的熟识起来,好似多年的老友了。昨天他还打来电话,让我又将回忆重播到那段日子了。
晚上住在寺庙的客房里,和他的外甥,也是一个喇嘛住在一起。客房很大,据说有大喇嘛造访的时候也会住在这里。客房,灵塔和扎西的卧室都在一座建筑内,所以找他一起磕头,吃斋就方便的多。
早上起来,已经是在不晓得鸡叫了多少次之后了。一大清早的鸡就会叫,而且没过多久就会又叫一次,听过了闹铃的我刚开始听鸡叫还真有点不大自然。推开窗户,一道和煦的阳光洒在我的脸上,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img_706779_no_0_Black#]

磕长头

[#img_706780_no_0_Black#]

[#img_706781_no_0_Black#]


[#img_706782_no_0_Black#]

[#img_706783_no_0_Black#]

[#img_706784_no_0_Black#]
入睡前和醒来后都要在原地磕上三个头,之后就穿衣,走到灵塔前和扎西多吉一起磕头。刚开始磕头的时候,难免会流于形式,注意力大多放在自己的姿势是否正确上,所以觉得自己很机械,那么反复的做着一个很怪的动作,几天后,动作熟练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的心里出奇的静,这里面确实玄机不小。记起以前看过的一篇短篇小说,那里的主人公也有过这样类似的一段经历,虽然各有追索,但是同样幸福。
我磕头只磕100个,之后就会拿出相机四处去转转拍拍。早上的寺庙很热闹,一大早起来的藏族同胞们会拿些散钱,拿些粮食和松枝去转经和供奉。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会让人觉得震撼。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松枝燃烧的白烟也冉冉升起,环绕在寺庙四周,伴着悦耳的诵经声,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美好。
一个小时左右之后,回到灵塔,这个时候的扎西基本已经磕头完毕,他总是很早就起身磕头,我询问了一下他磕了多少,他告诉我:1600。我突然想到了耶酥,那种让自己受尽世间痛苦而让世人得到快乐的做法应该和这磕长头的做法有相同之处。
[#img_706785_no_0_Black#]

辩经

[#img_706786_no_0_Black#]

[#img_706787_no_0_Black#]

[#img_706788_no_0_Black#]

[#img_706789_no_0_Black#]

[#img_706790_no_0_Black#]

吃过馍馍,喝过酥油茶,我就随着扎西的外甥诺布去寺庙的大殿了。大殿近来几天都在念经,所以我比较走运,这几天就可以看到僧侣们大部分的生活状况了。
连续几天,我依次观看了诵经,辩经,佛教学习,吃斋,法会等比较宏大的场面,确实收获不小。因为我连续几日的在寺庙中与各位僧侣的交往,很多喇嘛已经和我熟识,走在他们中间经常会有人和我招手甚至喊我的名字。我真切的感觉到了那种热情和宽宏。
结识的喇嘛多起来,这其中的几位汉语比较好的喇嘛就成为我的比较近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这座寺庙的事情。一层层的将藏传佛教的神秘面纱在我面前揭开。
灵雀寺的名称是来自藏语的音译,藏语的意思是海鱼寺。这里有僧侣500多人,其中有几十人现在尼泊尔学习佛教。常驻这里的只有100多人。灵雀寺是格鲁教派的寺庙,供奉宗喀巴大神。这里曾经迎接过班禅活佛和达赖活佛的到来,寺庙里至今还保存着他们当时的照片和住宿的床铺以及衣服。
[#img_706791_no_0_Black#]
吃斋
[#img_706792_no_0_Black#]

法事
[#img_706793_no_0_Black#]
居住在灵雀寺的喇嘛收入问题,我也专程讨教了几位喇嘛。从他们口中我了解到类似扎西多吉这样的看守喇嘛一天的工资是2元,由寺庙支付。其他的寺庙里组织诵经的喇嘛在诵经当天的收入是8元钱,不诵经的日子是没有收入的。喇嘛也可以在外面应邀给普通家庭做法事,一天的收入在20-25元之间。总体说来,他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清贫。
站在寺庙的屋顶,我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和远处的神山,净如白练的河流和藏族别有特色的建筑,一切一切都是那么令我陶醉。这里的生活更是让我深爱着这个地方。
[#img_706794_no_0_Black#]


看经书

[#img_706795_no_0_Black#]

法号
[#img_706796_no_0_Black#]

酥油花

[#img_706797_no_0_Black#]

面具
[#img_706798_no_0_Black#]

开心的喇嘛
[#img_706799_no_0_Black#]
酥油茶

[#img_706800_no_0_Black#]


故事三:山那边的孩子


一双双期盼的明眸,一双双干裂粗糙的小手,一幅幅贫穷凄落的画面始终萦绕在心头。
去过甘孜州德格县之后,住在小县城山那边的一群可怜的孩子就成了我心头的一副重担。那里不通交通,除了马匹唯一能够进山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那里没有电,没有通讯信号,人们生活在一种基本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状态之中,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去过县城。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进步,山那边也传过去了外面世界的呼唤,山里人也开始认知着外面的世界,并试着从山里面走出来。
悲哀就由此产生。
如果说一个人群真的能像世外桃源那样的完全过着封闭式的生活,倒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可是当他们知道了外面的世界,而且要走出来的时候,他们就要面临着和别人一样的社会压力和社会竞争,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
[#img_706801_no_0_Black#]
外面世界的孩子们会从小便接受来自社会的正规教育,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习字,有老师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即使是在贫困山区,即使是条件简陋,但是依然会有一个简易的校舍,几个甘愿奉献的小学老师教育他们,至少他们从小学习的就是汉语,将来和人沟通起来还是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但是,对于德格的那些山里娃来说,既没有简易哪怕是破旧的教室,也没有能够读书识字的老师。

从这里走出来了一位喇嘛,他在县城的寺庙里出家习字,可他依然不会汉文,甚至连公共厕所门上写的男,女两个字都不认得。他决心要让家乡的那些山里的孩子能够读书上学。他用自己的积蓄请来了两位教师,一位教藏文,一位教汉文。教师找到了,可是教室的问题依然没有办法解决。要建一个教室在那里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做基础。孩子们的家分布在山里的四周,在这种深山里,经常会有野兽出没,所以孩子们只能日头高照才敢走山里小路去老师那里学习,下午也要很早很早,趁天色还亮就必须往家中赶。碰上雨天等天气恶劣的时候,只能被困家中,或者老师家的院子里。
能够建一座小学就成了这位喇嘛最大的愿望。
[#img_706802_no_0_Black#]
可爱的孩子

[#img_706803_no_0_Black#]


施工现场
[#img_706804_no_0_Black#]
可爱的孩子

[#img_706805_no_0_Black#]


这个时候,他碰上了几位同样热爱着大自然的青年人,他们以“驴友”自称,硕大的背包,一身艳鲜的衣服成为了他们的标准装扮,他们都拥有着对公益事业无比的热情。这几个年轻人凑在一起,在得知这种状况后一致决定要帮帮这位喇嘛,帮帮这些山里的孩子。他们也有获得教育的权利。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因为这个时候我正要路过德格这个地方,这几位年轻人也需要一些关于山里的一些具体的资料,所以就有了我的第一次进山。
第一次进山,我的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憾,在拍摄些资料的同时,我的一颗心莫大的惶恐,我怕自己完不成这样意义重大的使命,怕辜负了这些山里人对我的期望。在山里拍摄和了解了一天的状况,我下山了,回京了。于是有了我的第一篇报导的完成。那几位年轻人拿着他们之前的资料和我这次的资料,四处奔走相告,煞费苦心,终于黄天不负有心人,第一批赞助资金被我们筹集到了3万元整。
[#img_706806_no_0_Black#]
孩子

[#img_706807_no_0_Black#]


鞋子
[#img_706808_no_0_Black#]
于是八月的一天,山那边的德格小学便沸沸扬扬,开始动工了。
学校的全部建设费用的估计数额在7万左右,我们现在已经筹到了3万,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处于种种的考虑,我们几个人全数同意将德格小学的状况提交给希望之光助学组织来接手。我们都希望德格小学在规范的助学程序下可以早日的建起来,早日听到宽敞的教室里传来孩子们郎郎的读书声。
这次重走川藏线,路过德格,我不免第二次进山,想看看那些让我挂念的孩子们,也同时看看学校的施工进程。于是,我用文字和照片把这些记录了下来,展示给与此有缘的读者。
[#img_706809_no_0_Black#]
孩子……

[#img_706810_no_0_Black#]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