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一看黄龙二字就以为是四川的“九寨”、“黄龙”的黄龙,我这里的黄龙是陕西延安市的一个县,为了大家便于了解,我先介绍一下黄龙县:
黄龙历史悠久,早在距今3―5万年前,著名的“黄龙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存的磨崖石刻、古庙遗址印证着黄龙在唐宋时期的繁荣。据载,清初黄龙人口较多。同治年间,官方镇压农民起义,黄龙渐衰。光绪三年大旱,存者仅十分之二三。民国三年,土匪蜂起,居民外逃,土地荒芜,十室九空。
黄龙是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黄河绿洲”、“陕西的一叶肺”。黄龙是一个生物物种的宝库,有以油松、山杨、白桦、侧柏为优势的乔木70余种,各类灌木60多种;有生长在林下、林缘的草本植物214种,可供药用的植物达300余种,林中还有鸟类60多种,兽类30多种。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5.4%。在无边的林海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林特资源。
因黄龙地处林区,所以一入秋季,景色当然美艳了,但因本猫心之过急,去得有些早,再过半个月就更美了!
因病需天天换药,所以国庆七天长假呆在家中实在太闷,六号时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便与色友鼹鼠相约去黄龙采风。
当车渐渐远离都市,一步步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我的心情也逐渐好了起来。
[#img_706673_no_0_Black#]
黄龙虽属延安市所辖,但距延安市有二百多公里的路程,这几年路都修得非常好,鼹鼠兄在联通工作,各县都设有分部门。当然,车的问题就由他解决了!
我一人坐在后排坐上,很有兴致地赏着车窗前匆匆而过的田地与山川
[#img_706674_no_0_Black#]
因我要换药,我们出发得较迟,到达宜川时已是下午三点了,匆匆吃了一点饭,为不错过下午时分的光线,我们便急急上路了。
出了宜川县,进入的第一站是叫圪台的乡。秋日的黄龙,秋高气爽,但下午的光线不是很理想,有些灰蒙蒙的
[#img_706675_no_0_Black#]
秋日是收获的季节,已被收割的和未收割的庄稼沿公路两侧延伸着,因在山区,这里的可耕地并不多,只能在沿河道、公路边缘的平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
[#img_706676_no_0_Black#]
在延安的十二个县区中,黄龙属于贫困县,从我的询问中得知,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玉米和谷子,这个季节,正是玉米收获的时季,一路上能看到许多正在剥玉米的老乡
[#img_706677_no_0_Black#]
黄龙令人遗憾的就是水太少,因为有了水,山才显得有灵气,好的是公路沿线都有水,少是少,但拍摄也少不了用它来烘托点“灵”气!
[#img_706678_no_0_Black#]
这一汪水在黄龙有小“壶口”之称,在这个季节没有大的水,看起象个微缩的瀑布
[#img_706679_no_0_Black#]
出发的本来就迟,一路走走拍拍,到达黄龙县时,已是日落时分了,鼠兄黄龙分部的同志们己在等候了,而我们却恋在这夕阳中,一直到它完全落下……
[#img_706680_no_0_Black#]
林区的温度要比城市低一些,我虽然多加了一件冲锋衣,但到第二天还有感冒了!
特别是鼠兄一夜的呼噜声.....哇~~!地震啦
[#img_706681_no_0_Black#]
第二天上午的光线的确不错,但发现许多有景的地方逆着光,很让人头大
[#img_706682_no_0_Black#]
黄龙特产之一:褐马鸡
[#img_706683_no_0_Black#]
黄龙马鹿,看它们别在耳朵上的号牌和回首的样子,难道不像一个骄傲的模特走在T型台上吗?
[#img_706684_no_0_Black#]
7号我们走了另一条线,但都沿着公路,在许多小叉沟中听说有美景,但害怕误入军事禁区,没有进去
[#img_706685_no_0_Black#]
旗杆庙的老城墙遗址
[#img_706686_no_0_Black#]
老树与老路
[#img_706687_no_0_Black#]
狭路相逢
[#img_706688_no_0_Black#]
旗杆庙在黄龙与宜川的中途道上,也在山顶上,这里视野很开阔,我想拍几张大场景的片片,但数码的广角端只有28mm,不够广,只有拍在单反上了。
[#img_706689_no_0_Black#]
我的美能达A1最小光圈只有11,有些力不从行。特别数码机子的白平衡,我认为玩好真不容易!
[#img_706690_no_0_Black#]
我不知道这种在黄龙到处可见的毛草草叫什么名字,好像是叫“风信子”?毛绒绒的很可爱,但要拍微距,对焦却很难,好不容易搞定了一张
[#img_706691_no_0_Black#]
从山上下来,我们的合影留念照!
[#img_706692_no_0_Black#]
路边每隔一段路就能遇到一排排的白扬树,或三、五棵一排,或更多,叶子也刚刚黄,在蓝天与绿树的陪衬下,显得潇洒、清高!
[#img_706693_no_0_Black#]
看到白扬树,我就能想茅盾先生的一篇散文《白扬礼赞》,正如文中所言:“我赞美白扬树,它实在是不平凡”!
[#img_706694_no_0_Black#]
村口边的老树
[#img_706695_no_0_Black#]
黄龙的村子人都很少,有的仅有几户人家
[#img_706696_no_0_Black#]
村口
[#img_706697_no_0_Black#]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陕北民歌选段
[#img_706698_no_0_Black#]
莽莽苍苍的大山,密密麻地连成一片
[#img_706699_no_0_Black#]
这种不知名的小黄团团族族开得正艳,伴随着公路线一直在延伸着
[#img_706700_no_0_Black#]
返回时己是中午时分了,处在阳面的大都是松柏,而阴面的树各色都有,只有找准时机,尽力去拍了,何况我们又要匆匆而归!
[#img_706701_no_0_Black#]
还是小草草
[#img_706702_no_0_Black#]
这应该是“狗尾草”?
太FB了,经常不深入农村,也不知道名称!
在逆光下,很是漂亮,金灿灿的,但俺技术不高
[#img_706703_no_0_Bl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