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讲座笔记整理,可能有误。)smth huua整理
-----------------------------------
西藏古建筑讲座
木雅·曲吉建才活佛
1999/6/9,10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一)西藏古建筑之类型与分布(一些例子)
1,西藏建筑之汉译名称辨--由于关于西藏的古建筑史料记载少,而且多为不懂藏语之汉人所记,造成诸多讹传。
例一:大昭寺。实不应称为“寺”,而是“殿”。寺的概念,应为一级组织,具备“佛”(佛像)、“法”(经书)、“僧”(出家僧人)三宝,因此史称山南桑耶寺为西藏第一寺。大昭寺历史早于之,但仅为一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的佛殿。
“大昭”对应藏语发音类似“卓”,尊者之意,大昭寺藏语为“卓康”,直译即“尊者的房子”,或“尊者之殿”,就其本身而言不是寺,早期也无僧人在此修行。
例二:雍布拉康。一般称西藏第一座建筑,实际应为吐蕃王朝第一座建筑。因其历史约2000年,而阿里地区的象雄文明时期遗址,昌都地区的卡若遗址,都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其名称:拉康,为佛殿之意,而其修建早于佛教之传入,而且只是近代才改做宗教用途,以前为宫堡。故疑为“拉卡”之误,拉卡,藏语宫堡之意。
2,堡
史载西藏有“九层堡”这一类型,此堡与宫堡之形式实际不同,为一高直建筑。今山南林芝地区八一县,川藏公路24-25道班处尚存,方形12角平面,8-9层高,石砌。拉萨色拉寺西大石上在松赞干布时期原有一“帕风卡”,传也为9层堡,从基地巨石大小估计,应也是类似形制。
日喀则桑珠宗宗山城堡,为明代建,传为仿布达拉宫形象建,实际上现在布达拉宫的规模为清代五世达赖喇嘛扩建而成,故宗山堡早于之。
3,庄园
山南朗色宁庄园,主题建筑7层半部土墙,半部石砌墙,疑原为夯土墙体建筑,半部倒塌后以石墙重建。现因失修,顶部已近毁。近年一法国人捐款,修整了入口与门厅。
山南拉迦里王府,建于一片台地上,规模宏大,因地处偏远,曾为59年西藏叛乱的据点。但现也因年久失修濒于毁灭。
4,昌都噶玛寺
为藏传佛教噶玛派的宗主寺,地处藏东昌都地区的偏远山中,有六-七百年历史,大殿的歇山屋顶檐口处理水平分为三段,相传中部为汉族工匠修建,汉式斗拱,坐1/3为藏族工匠制藏式狮爪斗拱,右1/3为纳西族工匠制纳西象鼻结斗拱。该建筑现已毁于大火。
5,昌都地区的卡若遗址及现在的昌都民居,体现出柱网自由排列,柱距不等甚至相差悬殊的特点。
6,西藏建筑的材料结构
砖石建筑:唐代的大、小昭寺等,原均为砖石建筑。可推测当时西藏森林植被较好,有充足燃料用以烧砖。
夯土建筑:后藏地区多见,当地多为荒野,只有土木建筑:藏东南林区(直至四川,云南藏区)
帐房:藏北牧区
附:历史对照
1,石器时代
昌都卡若遗址,定日县(后藏日喀则专区)遗址,拉萨北郊遗址
2,象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阿里古格、日土等地(但非古格王朝遗址)
3,吐蕃帝国(秦——唐) 公元前200-公元900 旧布达拉宫、大昭寺、桑耶寺、雍布拉康
4,封建割据(五代十国) 公元900-1200 (无)
5,萨迦王朝(元代) 公元1200-1300 萨迦南寺城堡,日喀则夏鲁寺,朗色林庄园
6,帕珠王朝(明代) 公元1300-1600 日喀则宗山堡,江孜白居寺,拉萨三大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
7,噶丹颇章王朝(清代) 1600-1900 重建布达拉宫,重建桑耶寺,扩建三大寺,罗布林卡……
(二)西藏建筑的色彩
1,红与白
西藏建筑最常见的两种颜色。在藏语以及西藏民俗中,白为素色,源于奶子、酥油等;红为荤,代表肉,推广为牦牛等。
例:
牧民常有如此对话:今年白的收成如何?意为羊毛,奶子收成如何
推广:
白宴,即素宴,用于一般婚丧年节喜事的庆祝
红宴,即荤宴,用于战时出征、庆功宴等
白供,供佛,供素食,煨白桑(烧松枝及酥油等)
红供,供鬼神,供荤食,煨红桑(屠宰,加血等)
白色象征平和,善事。“白事”——好事
红色象征善战,力量,权力,英雄等。
寺庙等建筑中,白色用于一般僧房及大殿,而红色墙体用于供奉护法神(通常呈愤怒象)的殿。布达拉宫,白宫为达赖喇嘛及其他人日常生活,处理政务的,而红宫供奉圆寂达赖的陵塔。
2,黄
最早始于9世纪,山南桑耶寺中(桑耶寺为印度高僧寂护大师设计),以及11世纪阿里地区的印度僧人阿底夏所建寺院。因此黄色是与佛教有关的色彩,来源可能为印度僧人的僧袍颜色。
藏语:僧人称“黄人”,俗人称“灰人”现寺庙中专用于修行的建筑,用黄色。
曼佗罗(坛城):
黑
红 白
黄
白——和平
黄——发展
红——权力
黑——愤怒
(佛经中作为元素归纳出的四色。)
简化:可将红黑以红代表,白黄以白代表。
3,萨迦
萨迦派之蓝灰色为萨迦派特有之护法颜色。
注:萨迦南寺为蒙古大国师八思巴仿照元大都城所建,四方城,有角楼,护城河。藏族喜在山上建筑,此建筑开平地上建筑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