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行摄无限 > 正文

甘南归来上片片

0 2005-03-28 10:51:00   蜂鸟网   作者: [原创]
俺在嘉峪关出差时试图在网上征集色友一道前往摄影圣地--甘南,结果杳无音讯,故只好一人独自前往。哎,都是非典惹的祸。不过,有失必有得,在朗木寺终于如愿以偿拍到了30分钟的天葬DV。这次非同寻常的旅游使我对人在旅途中的精神和态度感触颇深,在此愿与众多网友交流心得与体会。同时感谢蜂鸟,给俺提供了一个存放DV作品(甘南之行的精华版MPEG4格式,15分半)的空间,我愿与大家分享快乐。

DV 下载链接如下,文件较大请用宽带下载观赏谢谢
甘南之行精华版(120M) 下载

推荐用Divx Player2.1播放.
DivX505Bundle.exe下载
行程如下:

2003年4月27日 兰州--夏河
4月29日 夏河--朗木寺
5月2日 夏河--临夏
5月3日 临夏--兰州
5月4日 兰州--北京

所用器材:

Still Camera: Canon EOS30QD
Lens: EF 24-85mm / 100-300mm
Reversal Film: Fuji RDPIII/Kodak 100VS
Camcorder: Sony Digital 8mm TRV310E

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南邻四川,西界青海。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有藏汉回等各族人口64.7万人。自治州西部为广阔的高原草甸,南部为岷迭山区,为甘肃重要林区,气候温和。
甘南州地域辽阔,自然风光独特,少数民族聚居,风土人情各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这里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的拉卜楞寺,历史悠久的卓尼禅定寺,有被称为“虎穴仙女”的郎木寺等百余处寺院,这是甘南独有的宗教文化景观,也是甘南人文景观中的精华。自然景观也独具风采,茫茫草原,黑棚白帐,牛羊如云,大自然毫无污染的新鲜空气沁人心脾。众多的高原湖泊镶嵌在高原山巅,高原翡翠尕尔湖和临潭的冶海给人以深邃幽静的神秘感,常使人留恋往返。

[#img_691252_no_0_Black#]

贡唐宝塔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现存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
[#img_691253_no_0_Black#]
藏族风格的建筑--满眼的绛红色.
[#img_691254_no_0_Black#]
在拉朴楞寺,随处可见风尘仆仆的藏民,他们来自方圆数百公里的藏区,不辞辛劳,围着寺院或沿着长长的转经廊顺时针不辞辛劳地走着,还有的藏民每前进两步就“五体投地”嗑一个头。拉卜楞寺的转经廊大约有4公里长,那得嗑多少个头啊?
----生命不息,转经不止
[#img_691255_no_0_Black#]

转经廊
[#img_691256_no_0_Black#]
藏民的“执著”让俺见识了一把,在桑科草原她执意让我们骑她的马,我们不从,于是就在我们吃藏包、喝酥油茶的屋外一直等着,直到我们内疚为止。我也比较执著,直到她面带微笑才按动了手中的快门。
[#img_691257_no_0_Black#]
4月29清晨醒来,远山一片银装素裹,终于见识到了甘南的多变气候。4人包了一辆松花江微面于6点半出发驶向朗木寺,在夏河县西15公里的地方遇到一处仙境,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我想这可能就是大家说的东方阿尔卑斯美景之一吧。早晨的低色温与初升的太阳照耀下的暖色调形成了对比。
[#img_691258_no_0_Black#]

贡觉和他的女友卓玛在夏河县城开了一家餐馆,取名卓玛饭菜馆,一个很平易近人的名字。贡觉长得很象一位天王巨星,我的藏文名--多尔吉就是他给起的,当时他那认真思考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img_691259_no_0_Black#]
丽萨和她丈夫丁学文都是回教徒,开餐馆将近十年了。房间不大,据丽莎说最多一次可以容纳60多人,不免让人瞠目结舌。Lonely Planet一书上有很多关于她的介绍,所以便成为老外感受中国文化的聚会场所。
丽莎夫妇可以和老外进行简单的交流比如介绍菜名、合计价格,但可能并不知道他们讲的英文如何拼写。在这里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语言就应该是一种彼此交流的工具,而不应该是一种尺度或是资本。在丽莎酒吧不时地感受到大家欢聚一堂的那种融洽的氛围,非常友善,彼此互相交流着一些旅游信息和心得---世界人民大团结。
[#img_691260_no_0_Black#]
郎木寺的天葬是唯一一个可以供游人参观的。死者来自方圆几百公里的青海、甘肃、四川藏区,随着桑烟的袅袅升起,几十只秃鹫从四面群山陆续飞来,喇嘛口中不停地念着超度经,大意是让亡者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一路好走。死者的直系家属是不在现场的,在场的除了天葬师之外是他们生前的好友或邻居等少数几个人。由于是非典期间,游客十分稀少,使得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天葬,拍摄时心情十分沉重,想到这样便能使他们回到极乐世界,自己不免又平静一些。藏民对死亡的淡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还是因为他们有虔诚的信仰,他们相信:若是一辈子行善,死去之后灵魂一定会升入天堂。可能这就是天葬让人觉得有种虚幻、神秘的宗教色彩的原因吧。
[#img_691261_no_0_Black#]

这是我在拉卜楞寺雪域书店结识的一个小喇嘛。从长相上看不像藏民,但是手中的经书又让我有些怀疑。这个标致的小伙在我的再三请求下,还是只给我一次拍照的机会。到藏区拍摄一定要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信教的藏民回避拍照,怕把他们的灵魂给拍走了。
[#img_691262_no_0_Black#]
这应该就是网友们提到的朗木寺的红山崖了吧。在这里要感谢上海的哥们(吴迪),没有他的提醒,这种落日前的美景可能就与我擦肩而过了
[#img_691263_no_0_Black#]
桑盖知华与他的师弟带我们去参观朗木寺,在路途中我发现这个错落有致的场景,于是大喊一声,拍抓到了这张三兄弟的合影。
[#img_691264_no_0_Black#]

天人合一
[#img_691265_no_0_Black#]
贡确桑吉,阿索师傅的弟子,来自迭部县。聪明伶俐,待人接物非常周到,深得大家的喜爱。我送给他一个从北京带去的中国结,算是对我们友谊的见证;他则把从拉萨求来的佛珠回赠予我,让我受宠若惊。我想,这份珍贵的礼物会一直陪伴着我。
很多上进的喇嘛为了获得进一步的深造,在十几岁的时候途径西藏,从尼泊尔偷渡到印度--这个佛教的发源圣地,在那里学习汉语、英语、佛教,费用可以全免,他们含辛茹苦,为的是学成之后回国,成为一代宗师。
如今桑吉已经启程,电话里告知在拉萨了。多保重,我的藏族小兄弟。
[#img_691266_no_0_Black#]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