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新书试读 > 正文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0 2011-06-09 05:22:00   蜂鸟网   作者:新华社 [转载]

用高光勾勒费德勒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2009年1月21日,瑞士选手费德勒在比赛中发球。当日,在墨尔本进行的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中,费德勒以3比0战胜俄罗斯选手科罗廖夫,进入下一轮。  
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2009年墨尔本的夏天,43∘C的高温,大大的太阳炙烤着球场。已经下午4点半,场边摄影记者席的塑料椅子上依然没有一丝凉意,拍照时摸一下镜头都会觉得非常烫手。一些记者拿毛巾裹着镜头,也有不少记者选择在看台上的阴影里拍照。 费德勒风度儒雅,不善表露,又是男选手里少见的“单反”(单手反手)球员,基于此,我选择在场边拍照,以获得更有冲击力的照片。

    当费德勒将网球高高抛起,我发现逆光下的费德勒被阳光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而此时背景上的广告牌恰巧是字母间隙的黑色,费德勒身穿的深蓝色的球衣很自然地融入背景之中。这时,画面大部分处于暗色之中,而金色的阳光勾勒出费德勒自信、坚定而专注的眼神,蓄势待发、挥舞球拍的手臂,以及高高抛起的位于画面左上角的绿色网球。现场特殊的光线营造出独特的神秘感和美感。我在这个角度尝试了很多张,终于得到这张自己比较喜欢的照片。照片看似静止,却凝固了费德勒作为网坛霸主的气质和网球运动的跳跃。

“再等两秒!”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2008年8月16日,美国选手菲尔普斯在男子100米蝶泳决赛后庆祝。他以50秒58的成绩夺得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当日,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继续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举行。 
新华社记者戚恒摄

    “如果拿下八块奥运金牌,他得乐成什么样!” 大家在2008北京奥运会的新闻中心闲谈着已经取得6块金牌的菲尔普斯。

    第二天我就被派去水立方,去找菲尔普斯的这个“乐”。在剩下的两个菲尔普斯夺金的项目中,一个是100米蝶泳,一个是4×100米混合接力泳,由于接力项目菲尔普斯不是最后一棒,100米蝶泳就成了拍摄菲尔普斯获胜后在水中“乐”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我选择了尼康新型的600毫米镜头,这款镜头的解像力和色彩还原非常好,而且对焦动作敏捷,不拖泥带水。带着它,

    我提前两个小时就到了游泳池旁,选了一个靠边的低角度位置。选低角度,是因为拍摄的画面会与电视转播和观众视角有所不同;靠边,是我不想因为挡住别人而被迫将镜头的遮光罩摘下,长焦距镜头的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附件,它可以有效地将来自周围的杂光遮挡,确保焦点不受干扰,画面色彩饱和。

    大光圈长焦距镜头本来就只有可怜的几厘米最佳景深,如果焦点被干扰,清晰度根本没法保证。600毫米镜头拍摄的图片不必做大幅度的裁剪,确保了图片的质量。同时,大结像有助于在取景器中清楚地了解焦点的变化情况,控制好清晰度。当然,在镜头运动中大结像会给控制画面构图带来一定的麻烦,但是只要注意力集中,这些问题就好解决。

    运动员出发了,第一个50米,运动员都背对着我们,镜头里全是水花。50米折返后,塞尔维亚选手查维奇领先,拍了两张查维奇出水的瞬间,赶紧将焦点重新移回到菲尔普斯,从取景器边缘时常看到查维奇击起的水花,伴随着这些水花,一直盯着菲尔普斯抵达终点。50秒58!菲尔普斯以0.01秒的优势战胜查维奇。0.01秒肉眼几乎分不清胜负,而在水中的运动员则更难判断自己的命运,这一点从菲尔普斯抵达终点后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他先是紧盯着成绩公告板,急切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当结果出来后,菲尔普斯倒显得很镇定,微笑着举起右手指向看台。他的镇定却让我感觉有点失望,等了这么长时间,这个“乐”居然就这么不“乐”。

    多年来体育新闻采访的经历,让我养成了“再等两秒”的习惯,就是在每个感觉不错的瞬间结束后,将焦点在被拍摄对象上多留几秒钟,这会就派上用场了。菲尔普斯收回指向看台的手,停了一会儿,突然大吼一声,用双臂砸向水面,激起两团硕大的水花。快门再次被启动,因为600毫米镜头的透视效果,菲尔普斯就像被漫天的水花包围在中间,由于主体在画面中占据足够大的面积,纷乱的水花也丝毫没有干扰到焦点。这个“乐”就这样被我给找到了。

小中见大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2008年8月11日,额头受伤的海地选手安热•梅西耶•让•巴蒂斯特鲜血滴溅在垫子上。当日,在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57公斤级淘汰赛首轮比赛中,海地选手安热•梅西耶•让•巴蒂斯特不敌古巴选手尤里斯莱迪丝•卢佩泰。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摄

    谁也否认不了,摄影一直在和“命”打交道,这里的“命”就是偶然。在艺术与真理的“必然”宫殿,有一扇叫做摄影的大门。守门人的名字就叫做“偶然”,如果想一睹“必然”大神的面容,就必先通过“偶然”这个守门人。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偶然,一张真正的好照片,更是建立在偶然之上的奇迹。

    如果让一只老鼠在打字机上来回跳跃爬行,打出的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字符。科学家却说,在理论上,总有一天,总会有一只老鼠会敲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来。

    每名摄影师都希望成为这样一只幸运的老鼠。在国外和摄影师朋友道别时,无论天南海北,大家无一例外地都说着同一句:“Good Luck,祝你好运。”而不会互祝“更加精进”,“努力!奋斗!”,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掌控的事。对于摄影师,在做出一切可能的努力之后,运气确实非常重要。文章本天成,还靠妙手“偶”得之。

    但我想说的其实是“必然”。

    在艺术与真理的“必然”宫殿,有一扇叫做摄影的大门。想一睹“必然”大神面容的,总会明白,“偶然”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必然”。

    以自己获得荷赛一等奖的《血染赛场》为例,这张照片能够获奖和打动观者,不仅在于皇冠状血滴的偶然性,更是因为照片通过偶然瞬间所体现反映出的必然意义。有评论说:“跪下的腿和支撑的手代表着力量,暗示着坚持坚强,缠绕白色绷带的手与血滴相映,隐含着失败,艰辛和挣扎等丰富的含义。皇冠状的血滴传达了“只要努力拼搏,失败者也是无冕的王者”这一奥运精神。照片把细节运用到了极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照片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具有不可名状的悲壮美。”这些背后的必然性的意义,在这张偶然的照片中确实存在,却是自己在拍摄时根本无暇深思的。

    如果一定要进一步分析,对偶然血滴的抓取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相机技术所能实现的惊人的瞬间捕捉力。剩下的便和自己的性格、思想准备和对摄影的认识有关。

    一切艺术形式,包括摄影,通常要处理两大问题:一个是形式技巧,一个是内容意义。形式对应着美,与空间结构有关;意义对应着爱,与时间历程有关。在一张好的照片中两者可能调和,但在拍摄的起点上很难兼顾,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此起彼伏。

    我对摄影的形式与技巧不太敏感,对瞬间和细节比较在意,更愿意发掘瞬间和细节背后所隐含的意义。过分追求形式与技巧,也许就会失去决定性的瞬间。在这张照片中,重要的恰恰是瞬间与细节。

    瞬间和细节往往因为太“小”而容易被忽视。而我对小的东西比较敏感,相信“小的才是美丽的”。由此看来,注重细节,关注弱者,倾向小人物,感性等特质,在这张柔道照片中都有所体现。

    在摄影实践中,我慢慢形成了一个信念:无论面前的场景有多乏味,多不重要,都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我所要做的,就是等待、发现并捕捉这样的时刻。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很多摄影人就是靠同样的信念在坚持。在这个意义上,拍摄任何题材,都是在拍摄人生。正是这种信念,让我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冠亚军决赛,拍得都很安静和专注。而这个瞬间,正是发生在一场不起眼的小组比赛中。

    所有这些,客观上促成了偶然的发生。

    我想,偶然和必然,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一张好照片,都是在偶然的形式中表达了生命中的某些必然。得到一张好照片,都是在长久的沉闷平淡中坚守到偶然火花的迸现。如果一定要总结,我做的其实很简单:在必然中等待偶然,在偶然中表达必然。前者就像老僧枯坐,后者好似顿悟参禅。

    在纷繁的奥运赛场上,能够拍到这张转瞬即逝的照片,进而荷赛获奖,给了自己人生信念一个意外的注脚,本身就是件相当偶然的事,我只能心怀感激。

读懂了再拍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2008年8月12日,中国选手林丹庆祝得分。当日,在北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前16名比赛中,中国选手林丹以2比0战胜韩国选手朴成奂,晋级八强。 
新华社记者张晨摄

    林丹是我比较欣赏的运动员。当今羽坛,论球技、反应能力和速度,无人能与“超级丹”相敌,更令我着迷的是,他在羽毛球场上释放出的气场,表现出的霸气和震慑力,将体育运动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

    拍摄羽毛球项目以来,我拍过很多林丹在赛场上得分庆祝时的情感照片,但是很难有一张令我自己感到满意。我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时机,这位天才球手能在赛场上将自己的情感释放至极致。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林丹在男单八分之一决赛与老对手、韩国人朴成奂交手。在拿下关键一分后,林丹右手握拳,张嘴怒吼,脖子上的小饰物也随身“跳跃”而起。此次我坐在内场边拍摄,当看到等待已久的画面出现时,我激动万分,几乎是凭自己的直觉按下了快门。

    这张照片出现得比我意料之中早了许多。随着林丹一路顺风顺水杀入决赛并最终夺冠,我对这张只是在八分之一决赛中出现的庆祝动作照片却偏爱有佳。没有特殊的拍摄手法,没有美丽的光影,没有巧妙的构图,仅仅因为这张照片透露出的爆发力,能用一种简单而直白的激情感染读者。

    摄影的过程,尤其是体育摄影,绝对不只是按快门而已。只有当你真正读懂了你要拍摄的人,需要拍摄的场景或故事,你才能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拍摄过程。还记得当我刚刚接触体育摄影的时候,老前辈就告诉我,要试着和运动员交朋友,试着走进他们的生活和训练,试着了解他们的内心,这样才能让你拍出的东西有故事,值得品味。不过在现实采访中,体育摄影记者较文字记者走进运动员的机会就少很多,似乎他们永远只在镜头的对面。

    这张照片是在奥运会期间拍摄的,因为当时有同事配合采访,照顾到同时进行的其他场次的拍摄,我才能得以跟踪拍摄下林丹奥运会期间的每一场比赛。我内心深知,已拿下世锦赛、超级系列赛、汤姆斯杯和苏迪曼杯冠军头衔的林丹,唯独缺一枚奥运金牌,他对这枚金牌是如此渴望,所以我相信,他对于自己的每一场比赛都会拼尽全力。整个奥运会期间,只要林丹上场,我的镜头就没有离开过他。不要缺失耐心,也不要忽视任何一个出现在你镜头前的瞬间,因为如果是被拍摄者真情的流露,那一瞬间便可能成为永恒。

以上图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精选(二)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4343-0
作  者  新华社 主编
定  价  128.00 元

 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亲笔题词
 多位世界冠军、体坛巨星联袂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艺术水准很高的画册,极具欣赏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本书从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编辑室在2000年8月到2010年8月的10年中拍摄的近百万张体育新闻照片中精选了99幅优秀作品,并让拍摄者配上精彩的文字讲述拍摄这一个个经典瞬间的前前后后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欣赏作品、阅读经典瞬间背后的故事,学习体育摄影技巧并真切体会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和精彩优美的运动瞬间,感受这些优秀的体育摄影记者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与高超的摄影技术,体会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
本书不仅适合摄影爱好者阅读、欣赏,也适合关注体育运动的读者收藏。

当当网上书店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078449&ref=search-1-pub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