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正文

详细解读什么是丁达尔现象

0 2010-12-16 07:08:54   蜂鸟网   作者:网络综合 [转载]
本页查看全文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也叫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

详细解读什么是丁达尔现象
丁达尔效应

发现

    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 1820~1893年) ,首先发现和研究了胶体中的上述现象。这主要是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散射出来的光。

产生原因

    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粒子时,如果粒子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粒子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这时观察到的是光波环绕微粒而向其四周放射的光,称为散射光或乳光。丁达尔效应就是光的散射现象或称乳光现象。由于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0 nm,胶体粒子介于溶液中溶质粒子和浊液粒子之间,其大小在1~1000nm。小于可见光波长(400 nm~700 nm),因此,当可见光透过溶胶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而对于真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因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弱,因此,真溶液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此外,散射光的强度还随分散体系中粒子浓度增大而增强。

详细解读什么是丁达尔现象

    所以说,胶体能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几乎没有,可以采用丁达尔现象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注意:当有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有时也会出现光路,但是由于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阻碍过大,使得产生的光路很短。

实验例证

    1869年,丁达尔发现,若令一束汇聚的光通过溶胶,则从侧面(即与光束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一个发光的圆锥体,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详细解读什么是丁达尔现象
CuSO4 Fe(OH)3

    其他分散系统产生的这种现象远不如溶胶显著,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成为判别溶胶与真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如图所示为Fe(OH)3溶胶与CuSO4溶液的区别。   

    可见光的波长约在400~700nm之间,当光线射入分散系统时,一部分自由地通过,一部分被吸收、反射或散射,可能发生以下三种情况:   

    (1)当光束通过粗分散系统,由于分散相的粒子大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反射或折射现象,使系统呈现混浊。   

    (2)当光速通过胶体溶液,由于分散相粒子的半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小于入射光的波长,主要发生散射,可以看见乳白色的光柱,出现丁达尔现象。   

    (3)当光束通过分子溶液,由于溶液十分均匀,散射光因相互干涉而完全抵消,看不见散射光。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