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网首页 > 技法学院 > 新书试读 > 正文

真实背后 还原摄影作品的写实性(上)

0 2009-02-25 07:31:48   蜂鸟网   作者:晋城摄影 [转载]

    摄影的本质是写实的。纪实摄影在中国广受重视,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正是因为纪实摄影在充分地利用摄影的写实功能;而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在今天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无不是因为其充分地体现出摄影在写实方面的特殊威力。

    但是,对写实摄影在主题表现方面的技术技巧问题,大家研究得还不够充分,系统地归纳更少,这正是我想以这个重要的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本意。 由于版面所限,我不想在此过多地谈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例如什么是纪实摄影,什么是新闻摄影等。我只想围绕写实性摄影的特性来谈一些基本的技术和技巧,及相关的理论分析。为了我和大家都轻松一点,我不想象写书一样宏观规划,陆续展开,而是相对随机地谈,大家有了问题,可以随时来信,我们一起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写的是“写实摄影”,而不是人们早已习惯了的纪实摄影或其它称呼。我这样写,一方面是为了回避上述的一些争议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大家一开始就意识到,我们要谈的所有问题,全部是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之上的。那些绘画或其它平面艺术谈了很多,有成套理论的东西,我不想在此过多涉及。

    写实摄影的基本操作,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非艺术的拍摄,都是直接面对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画面上形成的所有影像,包括所有细节,无一不是现实生活中本来的样子。对此人们甚至有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则,就是拍摄到画面上的所有东西,不能允许任何弄虚作假。其实,这正是所有写实类摄影的基本特征。

    如果与绘画去比较,可以认为,写实类摄影是用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的方法,去最终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其突出的特点,是现实情境的有机组织(甚至是瞬间组织);而绘画则是着意描绘理想的画面,并通过各种渲染手段,去实现艺术的或情感的表现、表达。

    有几点一定要弄清楚,这将在我们今后的讨论中不断深入:

    1、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景象,而非经过构思最终形成的影像;

    2、捕捉某一瞬间,而非雕琢一个画面;

    3、情境的瞬间组织,而非精心设计安排。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这种捕捉自现实生活的景象,以及在瞬间定格的画面,一定是为某个主题服务的,而绝非捕捉到什么算什么。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Gaston Gazette》杂志, 安德鲁·拉塞尔( Andrew Russell)

    美国卡托巴河(Catawba River)洪水泛滥,一个营救人员正在从直升飞机上下来,营救被困在河中的人。整幅画面看起来非常优美,这可能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做的事,但切记,不能为美而不顾一切。西方摄影记者并不介意把灾难现场拍得非常美丽。但从事件报道的角度看,并没有任何失真之处,包括现场气氛在内,也仍然是恰当的。摄影者用较慢的速度(拍摄数据低于较暗的光线和剧烈的动荡),反而有效地营造了现场气氛,同时使画面看起来充满了魅力(有强烈的吸引力)。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国《爱国者新闻》(The Patriot News)记者阿米兰·怀特(Amiran White)

    美国东部宾州哈里斯堡(Harrisburg),一场大雪,把一排汽车都掩盖了起来。一个人正在从雪中挖掘他的汽车。画面处理得非常美,但主要的目的是交待雪是如此之大。

    画面表现埃迪·巴克(Ed Baker)一家正在搬家。本来是一个普通的事件,摄影者巧妙地选择了一个非同一般的视角,从而使画面看起来具有了非同一般的魅力。画面这样选择,是为了着力体现浓郁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赫莱德时报(The Heraid-Times)记者杰里米·浩根(Jeremy Hogan)

    刚刚开始下雪,几个带黑帽的门诺教徒(Amish)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其它成员则乘坐一辆四轮马车。此片同样是在着意刻划浓郁的乡间气氛,从而与教徒的神秘色彩有效地呼应起来。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国《企业新闻》(The News- Enterprise)记者尼埃尔·卡丁( Neal Cartin)

    透过一个破铁罐看去,巴勒斯坦儿童正在户外的空地上游戏。拍摄者巧妙地利用了战争的后果(残破的铁罐)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日常生活题材。使画面看起来既非同一般,又有力地说明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杰罗姆·德雷(Jerome Delay)

    一群印尼孩子正在漂满垃圾的河里游戏。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在亚洲,污染水正在无情地杀死大量儿童。此幅画面看起来是非常活跃的,主要是孩子的精彩动作发挥了作用。但更重要的在于水中的污物,没有这些东西点题,作品的份量会大大减弱。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法新社记者埃迪·丹赫尔(Ade Danhur)摄于印尼北雅加达省

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形象一词经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它是指为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够激发欣赏者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一般生活中也使用形象一词,但这种使用往往也与欣赏性的观察有关,即能够引发人们思想或感情的具体形状或姿态。可见,形象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关联在一起,也就是哲学中所说的形象思维。另一个与形象思维相对应而存在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指的是一般性的认识过程,其中更多理性的理解,而不多用感受或体验。     我们开篇即引用了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图片的阅读与其它二维(平面)艺术形式的阅读一样,必须遵循形象思维的基本规律。对创作者来说也是一样,不会欣赏(阅读),不可能顺利地创作。而问题恰恰是:相当多的摄影人或图片的阅读者,不能够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使图片的阅读和创作(形象的组织)遇到障碍。

    不能自觉地阅读图片,不能完全怪阅读图片的人,这种障碍是由图片的特殊性造成的。写实性摄影中的形象,全部直接拍摄自生活现场,是现实生活情景的“物理性复制”。图片的这种 “复制”特性,常常让人们不知不觉地只产生认识这些情景的欲望,而不容易引起欣赏性的观察。也就是说,在图片的阅读过程中,本来应该自然产生的形象思维,被如此真实、如此客观的景象强行拉回到了一般的认识性思维——逻辑思维方式中去了。了解一结束,一切就跟着结束,体验或感受根本没有发生。这是相当多的人不容易读懂写实性摄影作品的原因,也是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如何拍摄写实性摄影的原因。

    显然,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需要有意识地用欣赏的眼光(感受或体验),而不仅仅是认识的眼光去观察图片中的形象,或观察写实性摄影作品(包括具有明显审美意味的优秀新闻图片或纪实摄影作品),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的实现还有困难,那可能就是人为的,或心理的因素了。人们强调图片的客观性,强调它的记录功能及历史档案价值,这是不错的。但如果因此而否定形象思维,就有点过分了。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充分地利用形象思维,并不会因此而影响信息的客观性。形象思维方式,是阅读理解图片最基本的手段。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路透社记者Arko Datta 在2004年12月26日地震引起的海啸过后

    运用形象思维并不意味着不能同时运用逻辑思维。比如观察一幅照片,你当然可以先去了解这上面都拍了些什么。一般情况下,人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如果这幅照片并没有有意识地运用形象思维来包含进更多的东西,你当然可以就此打住,例如普通的照片。但对于包含有更多思想内涵的纪实摄影作品,对于具有更丰富情感、评价信息的优秀新闻照片,有意识地运用形象思维,可能就会变得十分重要。你一定会通过形象思维方式,发现更为内在的,过去不容易读出的内容。同理,在拍摄、创作并非一般记录的照片时,你会发现,熟练地掌握形象思维,你的作品马上就会变得更为内在,更为含蓄。

    巨大的树根和铁罐随着大量杂物被海浪撕噬,惜日风景美不胜收的国际著名海滨浴场惨不忍睹。

    高高指向天空的树根和遍地狼籍使海啸带来的破坏被有效地强化;弯身寻找着什么的那个人,十分精炼地代表着人类,承受着的灾难带来的后果。作者只用了这两组主要形象,就十分精彩地完成了这一主题的描述。欣赏者也一定会通过这两组形象,充分地感受到海啸的残酷——这两组形象就象一个桥梁,顺利地完成了从拍摄者到观察者的信息沟通目的。

    一个人在枪战中死去,他的家属正在哀悼。死者平静的脸和亲人悲痛、无助的表情,只用一只马灯便十分生动地勾划了出来。作者用一种近乎油画的拍摄效果,使画面流露出浓厚的宗教气氛,从而更深一层地交待出亲人生离死别的悲剧情节,揭示着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路透社记者Fayaz Kabli 今年1月份拍摄自印度克什米尔的一幅照片

    一群年轻人正在庆祝阿巴斯在总统大选中取得胜利。背景是阿巴斯的头像广告,直接交待出了人群欢呼的目的,作者只用了两组形象便明确地交待出了主题,手法十分精炼。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Lefteris Pitarakis 1月10日拍摄自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
Ramallah Manara 广场

    Takua Pa城不同信仰的人们,用放飞孔明灯的方式,为海啸遇难者祈祷。一只近距离拍摄的巨大的灯笼有效地交待出细节,也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背景选用了飞满了灯笼的天空,明确地交待出了人物行为的目的和宏观的气势。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路透社记者Bazuki Muharnmad 1月19日在泰国拍摄的画面

    高温和暴雨导致俄州西北部洪水泛滥。记者选用一只漂浮在洪水中的泰迪熊做前景,来描述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泰迪熊(teddy bear)在西方是一种非常受人喜爱的玩具,用它做前景,并被强调到非常突出的程度,无论从色彩上,还是现场感受上,都可以使画面产生相当强的视觉冲击力。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盖蒂图片社记者大卫·葛黎迪(David Greedy)1月14日拍摄自美国俄亥俄州的Defiance城

    一个男人带着一只狗,从白雪覆盖的公园湖面上走过。前景是一丛香蒲草。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奥尔巴尼时报记者Paul Buckowiki摄自美国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Albany)城华盛顿公园

学会选择形象和利用形象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进行写实性摄影拍摄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捕捉现场人物或情节自身,那只是一个现场记录的照片而已。要想完成一件被称为作品的写实性照片,你必须学会通过这个画面,准确而深刻地表达出你对镜前人物或情节的准确而深刻的感受或评价,并让观赏者能够通过阅读,正确地理解你的拍摄意图。

    你当然需要尊重镜前形象包括情节自身的意义。因为你拍摄他们,一定是要向读者介绍他们,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但是,在完全尊重形象或情节的基础上,你可能还希望表达出在情感、现场感受,甚至是思想评价方面的更多的东西。这是完全正常的需要,甚至是必须要做的事,至少对于优秀的写实性作品来说是如此。那么,形象的选择和情节的把握,特别是对细节的关注和瞬间的捕捉,可能就是我们最需要动脑筋,下功夫的事。可以认为,在进行写实性摄影的创作时,你实际上是在一定主题的指引下,重新审视这些形象或情节,并在保持他们自然、真实的前提下,利用他们的不同瞬间来传递不同的情感、感受或思想评价。注意,即使在同一个现场面对同一个形象或情节时,由于瞬间选择的不同,这种意图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而且绝不仅仅是画面捕捉得是否完美。

    现场的人物或情节是随时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如果不受干扰,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生活链中的几乎每一个瞬间,都可以是真实,生动的,而不象人们一般想象的那样,很难捕捉到生动的瞬间。如果说某个瞬间不真实,不生动,那这个瞬间一定是受到了你的干扰。
 
    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操心的,是这些瞬间是否能够正确地转达你的意图。如果这个画面混乱,结构不美,你不满意,当然不算是正确地转达了你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你可能想要表达欢快的气氛,而画面却让人感到沉闷或压抑;你本来想要让人产生同情,而画面看后却让人反感……出现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就是你没有恰当地选择好形象,或情节的某个瞬间。要知道,生活现场如果是让人感到欢快的,那一定是欢快的主体,以及主体周围的主要形象或情节,成功地营造了这欢快的气氛。你的作品没有表现出这种气氛,一定是哪个与欢快的气氛相左的形象,或情节或陪体被你留到了画面上。在杂乱无章的生活现场,这种现象同样普遍存在。但是,因为主体或主要群体是欢快的,删减、躲避这些干扰形象并不很难。
 
    如果人们把摄影叫成是减法的艺术,那真正要下功夫减的,正是这些与主体气氛相左的干扰因素。当然,反过来说,应该加上的,是符合你所需要的那些因素。一个优秀的写实摄影师,一定会非常认真地寻找时机,耐心地等待时机,巧妙地营造时机,和熟练地把握时机。他也一定会聪明地寻找适当的角度(包括左右、上下、远近和镜头的俯仰),迅捷地操作相机,准确地框取到自己和将来的读者,都能够普遍认可的最理想的画面。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Murad Sezer拍摄自巴勒斯坦拉法赫(Rafah)难民营

    残破的房屋被摄影者放到前景上,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强调;老人的表情(注意,不光是动作)既是真实贴切的,但也同时被巧妙地利用来描述心情。墙壁和老人的动作、表情有效地配合起来,从而使照片不仅介绍了现场及事件,而且表达了摄影者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感情。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Mark Lennihan 美国纽约被恐怖袭击破坏了的世贸中心

    摄影者不仅向人们介绍了被毁11周以后仍被烟云笼罩着的现场,更利用一段象十字架一样的钢架形象,向人们诉说着恐怖主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国奥尔巴尼联合时报(Albany times Union)记者保尔·布科斯基(Paul Buckowski)
自纽约圣保罗Apostle大教堂

    一个5岁的小女孩在大人们做着复活节弥撒时坐在一旁浮想联翩。作品标题叫“复活节幻想曲(Easter reverie)”,显然,摄影者是在利用尼科尔的一个可能是偶然的动作,表达着自己的一个想法:宗教对年轻一代正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台风过后,一个居民站在水中,看望着被毁的家园。记者压低镜头,从而有效地避开了前后必然会存在的杂乱的东西,只框取有着几片被水冲来的杂物的水面,非常精彩地表现出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画面处理得非常利索。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Wally Santana 2004年8月25日,拍摄自台北的一个画面

    一个病人躺在床上,艰难地举起自己的手臂。这对骨瘦如柴的手臂不仅交待出病人的现状,更有力地描述了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同情心。同样,镜头的低角度有效地避开了室内的无关形象,使画面的效果十分简洁地体现出来。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西巴通讯社记者Vinai Dithajohn 2004年11月20日,
拍摄自泰国Lopburi的一个由佛教寺庙提供的艾滋病收容所中的画面

    大不列颠约克公爵即将在白金汉宫举行一个有芭蕾舞表演的聚会。在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扮演仙女的西蒙·克拉克(Simone Clarke)身着舞裙,在向以“雷打不动”著称世界的白金汉宫门卫面前,调皮地整理自己的鞋带。摄影者将两个毫不相干的形象以强烈的反差捕捉到一起,入骨三分地描述出了这一平时很难描述的有趣现象。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泰吾士报记者Ben拍摄自英国白金汉宫门前的一个画面,
作品的标题叫“双人舞(Pas de deux)

形象的叙述能力及表现能力

    叙述是指直接地讲述,诉说。形象具有叙述能力,这一点好理解。有人在跑步,拍摄下来,照片就会告诉读者有人在跑步,这就是叙述。用形象进行叙述是图片最主要的功能,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较,也是最独特的功能。一般而言,把要叙述的东西拍下来,叙述也就实现了。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拿起相机就可以实现。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叙述,以及如何更准确,更充分地叙述的问题。

    另一方面看,与叙述的主题无关的东西,应该尽可能地减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画面的精炼问题,以及避免产生岐义的问题。大多数摄影者比较容易实现主体的讲述,但比较容易忽略无关形象的干扰,从而使画面看上去杂乱无章,甚至产生误解。视角变化、框取的范围、景深控制、光影色彩的利用,以及时机的等待,都能够有效地排除干扰,突出主体。是否无关,要根据主题的表达需要而定,不同的主题,会选择不同的陪体或环境。由于现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不一定以摄影者的意志为转移,而且看中的画面往往稍纵即逝,因此要求摄影者有敏捷的观察能力、迅速的判断能力,也需要摄影者快速的反应能力,直至超前的预见能力。实践证明,在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这种无关的东西是极少出现的,看我们举例的作品即可知道,尽管这看起来好象很难。与那些优秀的摄影作品相比较,我们的作品中普遍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垃圾,大扫除的工作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不仅无关的东西,有关的形象也要看是否有必要都拍摄到画面上。一个形象完全可以说明问题时,第二个可能就是垃圾,至少是多余。就象说话一样:罗索。罗索的画面与充满干扰因素的画面相比,好不到哪儿去。相关方法,以后我会专门介绍。

    其实,以现实生活场景为基础的写实性摄影,并非只能叙述,它同样具有象其它艺术形式一样的表现能力。所谓表现,就是将形象中更为内在的东西显现出来,一般为感情、体验,或思想、评价。与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内在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直接看到,但却很容易感受得到。写实类摄影,正是借鉴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感受方式,实现对内在信息的传递。对于相当多的摄影者而言,感受写实类图片,可能是个陌生的提法。他们的阅读习惯,是寻找主体,发现情节,然后就是评价和走开。

    实际上,这样的阅读是相当浅薄的。寻找到主体之后,应该开始的环节,是通过联想等手段发现画面内所没有直接拍摄到的更多的东西。例如表情可以传递心情的信息,动作可以传递意图的信息(想干什么),工具可以传递身份的信息,环境可以传递处境的信息,形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交待出更多的情节等等。即使阅读至此,欣赏的过程还没有完成一半。最重要的工作,是通过所有细节,特别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去品味作品能给你带来的感受。真正的主题,很可能是藏在这些感受之中的。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路透社记者Ellen Ozier拍摄自美国Goldsboro约翰逊空军基地的一幅画面

    一位刚从伊拉克调防回来的女军官,紧紧地抱住已几个月不见的军犬。作品简单而浓厚地表现出军人与爱犬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幅作品的叙述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深厚的感情色彩主要通过这一拥抱的情节体现出来。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Gurinder Osan拍摄自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

    一位乡村理发师正在为一位顾客理发。由于大雾影响,飞机无法正常起飞,这位旅客借机跑到街头理发。这幅画面既表现了使飞机延误的大雾,又非常丰富地交待了街头的细节。电线杆子上的一面镜子不仅交待了理发师独特的经营方式,而且再度扩展了镜头的视野,使作品变得格外丰满,趣味横生。注意,街头内容的丰富并没有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由于镜头与主体的接近,使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更加明显;加上这些内容全部处在自然状态,所有主要细节并没有遭到让人不适的遮挡,因此得以以成组的形式,不受干扰地参与叙述,画面仍然显得十分精炼。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Valley Daily Bulletin记者威尔·莱斯特(Will Lester)
拍摄自美国加州安大略城

    学校路口的看守员正用超市的购物车推着一个学生穿过十字路口。作品的标题叫“谁能让大雨停下来?(Who'll stop the rain?)” 儿童偶然玩在手里的停车示意牌被利用起来,有趣而恰当地呼唤出人们在大雨连绵天气中的普遍心情。生活现场经常会出现这类本与主体无关,但完全可以被主题的陈述所利用的形象。摄影记者能够及时加以运用,体现出记者的睿智。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盖蒂图片社记者Sean Smith拍摄自巴格达

    一个孩子正从美军轰炸后留下的巨大弹坑中抱出一只小兔子。画面以弹坑做背景,选择孩子和弱小动物做主体,因而有力地引发出读者的同情心。选择弱者表现残酷题材,是西方摄影记者普遍使用的陈述手法。举一反三,主题的表现如果能够有意选择矛盾的陪体及环境,形成强烈对比,能够产生更为有力的表达效果。

    两名伊拉克妇女正从已经不复存在的原伊拉克政府的大楼中往自己家中搬家具。注意,此时的人物也已抽象化(只代表一类人及其行为,她们是谁无所谓),她们只是为主题服务的代表性形象。这种自然而然地隐藏面部的拍法,可以使读者放弃一般阅读照片时的具体化倾向,更直接地寻找深层主题。两个形象同时隐藏,可以让读者更明确地意识到摄影者的这种意图,并因而使效果更加突出。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美联社记者Jerome Delay拍摄自巴格达市中心政府大楼前

写实性摄影表现技巧(上)
法新社-盖蒂图片社记者Paolo Cocco
拍摄自第90届环法自行车赛上的一幅画面,一位观众在路边边吃午餐边为运动员助威

    桌面上摆放的是非常有特色的硬如棍棒的法式长条面包。比赛在这样的助威者的衬托下,显得充满人气。其实细看,这只不过是在一个葡萄园边上的一家人在助威而已。主体人物的头将更多的路边挡住,无数个运动员从路上驰过,从而轻易地迷惑了照片读者,很好地完成了气氛的营造任务。

相关连接:
    ·教你十招 再现宝贝计划
   
·
瞬间一网打尽!巧用DC连拍捕捉精彩画面
   
·
如何让你的黑白照片更有创意
   
·
PS Lightroom技巧-消除可怕的红眼
   
·
兼容性才是选择镜头的硬道理
   
·
一次性相机改造-自制35MM外置取景器
   
·
营造金色现场光 DIY精致反射式柔光罩
   
·
真材实料 自定尺寸制作简易镜头护筒
    ·精彩瞬间一手掌握

24小时热文

欢迎使用蜂鸟 爱摄影小程序

分享到朋友圈

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